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度关于干部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党的20D报告提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干部作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其担当作为情况直接影响着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也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X在加强D建引领、激励干部担当方面作了深度探索和有益实践,极大推动了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我们在深入总结好的做法经验基础上,针对当前影响制约干部担当作为的问题,在如何系统施策、健全制度机制上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深度研判。
一、做法成效
全县有基层党组织507个,其中党委33个、党总支10个、党支部464个,共有党员13129名,其中农村党员7124名、占54.3%。在编在岗干部职工7643名,其中行政编制人员1373名、事业编制人员6270名。去年以来,X以抓D建为统领,探索建立“一个品牌引领、两个作用推进、三条路径支撑、四员选派保障、五个培育助力”的“12345”工作机制,着力打造“D建领航红映栗乡”D建品牌,在持续凝聚工作合力、强化干部担当作为上出台配套制度措施,在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促进X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初步成效。2022年,X延续全省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县”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处全市第一方阵,一、三季度两次荣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称号,半年和年度重点项目观摩综合测评均居全市第一,先后迎来7个省市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10余项创新机制在国省推广,荣获国省荣誉20多项。
一是“三个加强”锤炼干部过硬素质。突出政治引领,锤炼内功本领,磨砺广大干部政治品格、能力素质。加强理论武装,把深学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20D精神、***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实行一月一考、两级调阅、回炉淬炼、半年评估的“考阅炼评”机制,组织县镇村三级干部开展有效衔接政策闭卷测试8期1354人次,补考8人次,“以考促学”强本领,“以学促用”求实效,干部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强。加强实践锻炼,大力实施“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在助推发展中比担当、比实绩,选派568名干部到急难险重岗位历练,通过实践锻炼增强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大力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优良作风,严格落实“五个带头、五个反对”,常态化推进“四治四提”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干部精神士气明显提升,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二是“三个完善”健全科学考核体系。推行“223”考核机制,不断提升考核工作质效。完善平时考核,以重点工作“争一流、夺红旗”、业务工作由行业考评“两个排名”为主,每季度对承担主要经济指标季度排名全市前三位的单位,以及获得市级及以上表彰奖励、通报表扬,获得市级及以上各类创建命名,典型经验在市级以上交流推广,承办市级以上现场会的单位,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给予加分奖励;
在市级以上考核评估中加分的,按实际加分多少,对相关单位实行双倍加分。反之,则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予以扣分。完善年度考核,出台《重点工作正向激励和反向惩戒管理暂行办法》,年度考核以核心指标完成和重点工作“两个加分”为主,凡是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应指标得到市考加分或扣分的,给予牵头与责任部门双倍加分或扣分,切实让干得好的考得好、干得差的打板子。完善个人考核,实行县级领导年度考核与联系分管部门、包抓镇办考核结果,镇办部门党政“一把手”与本地区本部门考核结果,干部选任与所在单位考核结果“三个挂钩”,考核中单项工作排名全市后三位、受到市级以上通报批评的,按照出现次数分别给予分管领导和单位主要领导提醒谈话、诫勉谈话、组织处理措施;
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舆情、产生负面影响的,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责任追究。通过科学考评彻底扭转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三是“三个突出”树牢鲜明用人导向。坚持事业为上,依事识人、以事择人、精准选人,大胆地用、坚决地调,大力培育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突出政治标准,把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标准,把是否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作为对党绝对忠诚的经验交流,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干部“一票否决”。突出实干实绩,对在重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选送培训、评先评优、提拔重用,对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等次的单位,提高单位年度个人考核优秀等次比例,在职级职数统筹使用上予以倾斜,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优先重点考虑。突出基层一线,优先选拔使用从基层一线成长起来敢于担当作为、业绩突出的优秀干部,把疫情防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作为发现历练干部的主战场,突出赛场选马、战场点将,切实把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一大批默默奉献、埋头苦干、敢于担当、成绩突出的基层一线干部脱颖而出。2022年以来,提拔重用优秀干部138名,晋升职级441人,极大调动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是“三个坚持”营造比学赶超氛围。综合运用“盯紧要、抓统筹、强督导、见结果”的工作方法,构建政通人和、心齐劲足的生动局面。坚持以上率下,县级四套班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引领各级干部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广大群众群策群力、共建共享,全县上下党政同心、干群同向、内外同频,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的强大合力。坚持科学督导,实行既督又导,督在重点处、导在关键时,前移督查视角、后延督查范围,事前督安排、事中督过程、事后督结果,对落实不力的一律点名道姓,对督查结果不搞平衡照顾,真正呈现工作的“真实原貌”,真正“督”出压力、“督”出担当、“督”出成效。坚持奖惩通报,大力开展“三个论英雄”活动,实行“一事一嘉奖、一事一表扬、一事一通报”,评树担当作为好书记30名、红星党员100名,红旗党组织、抓D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45个,通报表扬实绩突出先进个人86名,真正把奖章挂在具体人的“胸前”、奖励发到具体人的“手里”,极大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二、存在问题
通过实施“四个三”系列有效举措,X在激励激发基层干部敢担当、善作为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总体来看,干部状态是良好的,但对照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干部担当作为不够的问题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主要表现为:能力不足、执行不力“不能为”,精神懈怠、不思进取“不愿为”,动力不足、得过且过“不想为”,思前想后、不能吃苦“不真为”,畏难退缩、怕担责任“不敢为”。经过实地观察、个人访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产生这一问题既有干部个人内源性因素,更重要的是管理机制、工作环境等外源性因素影响。
一是教育激励形式不活。培训形式比较刻板单一,一般采用“满堂灌”式方法上课,授课方式缺乏创新;
培训的连贯性和阶梯性不强,分类别、分层次培训较少,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缺乏对“问题”的研究,能力提升效果不明显。比如,一些单位在选派参训人员上过多顾虑影响工作,习惯于选派老同志或是未承担核心业务的干部参加培训,真正需要培训充电的干部因为工学矛盾,错过了培训机会,导致“训非其人”。
二是考核激励效度不强。考核的内容设置、考核方式、结果运用鞭策激励效果还有提升空间,考评指标共性内容多、个性内容少,定性内容多、定量内容少,还存在一些弹性指标。比如,“勤、绩、廉”考核具有操作性,“德、能”抽象性过强,难以真正评价干部的工作态度和绩效。又比如,仍然存在“重任前考核、轻任职考核”“重静态考核、轻动态考核”等问题,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干部进行综合评价。
三是政治激励力度不大。由于领导职数有限,导致晋升空间有限,干部交流路径不畅,限制和束缚了干部的流动,也导致了干部队伍思维方式固化僵化,缺乏工作的活力和动力,极大的影响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比如,“僧多粥少”的晋升矛盾直接导致很多长期待在基层努力工作多年的干部,没能得到及时提拔,工作积极性受挫,懒政怠政消极思想抬头。
四是正向激励效力不足。在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刚性问责的背景下,严管与激励不平衡性加大,对干部的负向激励明显加强,约束要求越来越多,正向激励提得较少。比如,干部管理工作主要是以“事”为中心,忽视了干部的情感激励,精神激励仍存在方式方法相对滞后,对关爱帮扶、谈心谈话、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情感激励措施常常被忽视。又比如,缺乏必要的宣传和引导,标杆激励效果不明显,评选出来的“榜样”示范感召力发挥不充分。
五是负向激励尺度不明。对干部的惩处习惯于结果问责,惩处问责强于预警问责、过程问责,缺少主动性、预前性。比如,通常聚焦于干部的工作作风,除明显的违法、违纪和失职行为可以判定与问责外,一些隐性的担当作为不够的行为难以界定,对干部的工作投入状态进行监测和追责较少。又比如,容错纠错与执纪问责的界限容易模糊,是执纪问责还是容错纠错,有时难以把握明确界限。
三、对策路径
担当作为不力表现在干部身上,贻误在社会事业,根源在管理机制。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必须遵循人性多元特点,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建立科学有效的干部教育培养、监督考核、选拔任用、关心关爱等机制,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敢于创新、注重执行,更广泛更有效地调动干部队伍积极性,推动形成勇于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第一,抓实教育培训,激发“能”担当的内生动力。实施“铸魂提能补短”工程,引导广大干部筑牢理想信念的压舱石,夯实担当作为的基本功。一是打牢党性根基“铸魂”。严格落实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健全及时跟进学习、开展集中培训的长效机制,通过全员全面系统轮训、专题专班分类施训,组织干部常读原著、勤学原文、深悟原理,特别要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悟,始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担当作为教育,健全完善DS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充分挖掘X红色资源“富矿”,用好苏维埃政府成立旧址等红色教育阵地,建立现场教学点,打造精品课程,引导广大干部从党的光辉历史中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奋进力量,让干部发自内心地对党忠诚、对事业负责、对工作投入、对自己严格要求。二是强化能力培训“提能”。对标对表***总书记强调的“八种本领”“七种能力”,结合不同岗位基层干部的差异化需求和区域分布等特点,分系统、分部门持续开展小规模、短而精的专题培训,充分考虑基层实际,精准选调培训对象,科学设置课程,探索“菜单式”“自助式”“套餐式”“网络式”等多元培训方式,让基层干部自主选择集中学习、流动课堂、现场教学、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等合适的学习方式,做到集中学习不影响工作,分散自学确保质量,取得“有时间培训、有意愿培训、有选择培训、有成效培训”的良好效果。三是锤炼专业素养“补短”。紧扣改革发展重点、制约工作难点、群众关心热点,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强化专业知识培训,大力提升干部专业化能力;
落实好县级领导干部与年轻科级干部结对帮带制度,推行“一线”实践锻炼模式,采取定期单位推荐、组织筛选考察等方式,选派一批干部到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疫情防控、综治维稳等工作一线,让干部在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着力补齐干部知识短板、本领恐慌、经验盲区等问题,炼就担当作为“金钢钻”。
第二,改进考核方式,增强“真”担当的行动自觉。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必须坚决破除与新思想新理念不符合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通过明确考什么、怎么考、如何用,让干部干有方向、行有目标、做有标尺。一是完善考核指标。坚持党中央强调什么就考核什么,省市县安排部署什么就考核什么,实行目标与导向、分层与分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综合考虑各单位以及干部工作岗位的差异性,划分不同类别的评价指标,进一步细化综合考核工作加扣分办法,将国省市各类表彰、经验亮点和创先争优列入考核加分项目,防止考核工作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引导广大干部聚焦重点难点工作攻坚克难、探索创新。同时,按照“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的标准,减少人为操作弹性,增加量化考核刚性,使考核工作有“事”可考,有“量”可核,有“绩”可估,有“效”可评,实现“考事”有体系、有目标,“考人”有对照、有比较,引导广大干部严格对照“红绿灯”走、跟着“指挥棒”跑。二是优化考核方式。持续深化“223”考核制度,坚持考核积分制管理办法,加强平时考核和日常了解,推行每周纪实、月度小结、季度总评的日常考核模式,破解“年终考核一锤子买卖”“迎检临时抱佛脚”现象,倒逼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平时。注重把调研与考核结合起来,采取调研走访、现场察看、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工作、促落实的现实表现、实际成效,避免年底考核“雾里看花”、凭感觉下结论,变“以毛相马”为“赛场选马”。创新运用“360度反馈评价法”,将县直部门和镇办领导班子评价权,按照不同权重量化分配给分管县级领导、部门单位、县委考核办、本部门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服务对象等评价主体,在相互印证、比较分析中考准班子“活情况”、画出干部“立体像”。三是用好考核结果。每季度通报阶段考核情况,每年召开考核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既奖“全能冠军”、也奖“单项冠军”,既奖“一直领先”、也奖“进步最快”。坚持考得好就要用得好,对年度考核排名靠前的优秀班子,在统筹晋级职数、上浮单位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等方面给予倾斜;
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或晋升职级。对平时考核较差、年度考核结果定为基本称职等次、民主测评排名靠后、分管工作在省市连续失分较多的,由分管负责同志约谈提醒;
对年度综合考核连续两年排名靠后的,严格控制职务晋升、年度考核奖金等待遇标准,进行重点考察,督促对标找差、提档进位;
对不胜任或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切实做好考核“后半篇文章”。
第三,改进选拔任用,形成“想”担当的鲜明导向。对干部最大的激励就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牢固树立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以“上”的动力和“下”的压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一是用好“能上”的“硬标尺”,让“有为者”有位。探索建立定期走下去了解干部的刚性制度,用好日常了解、调研谈话、干部考察、年度考核等方法,注重把“一线炼”“一线看”结合起来,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不搞论资排辈,破除隐性台阶,坚决破除“洗碗效应”,把真正“优”的人“看得见”“筛得出”“用得好”。切实发挥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激励“强心剂”作用,分期分批有序推进,注重持续激励,避免形成晋升“天花板”,拒绝“普惠制”“躺平式”晋升,避免出现新的“退二线”现象,做到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二是立好“能下”的“风向标”,让“无为者”无位。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导向,坚决破除干部工作“易上难下”难点问题,引导广大干部突破“不到年龄不能下,不犯错误下不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惯性思维,树立“无功便是过,平庸便是错”的从政观念。敢于对庸懒散躺、推拖绕躲的人“动刀子”,把在位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曝光、露丑,根据具体情节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让干事创业中“耍态度”“撂挑子”“没状态”的干部“必下”,形成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效果。三是畅通“能下再上”渠道,让“再上者”有为。“能下”是治标,“能下再上”才是激励的核心。注重发挥“退居二线”干部作用,为其提供干事创业舞台。对“下”的干部不是“一下了之”“一棍子打死”,要本着“关爱干部”“治病救人”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谈话,鼓励他们重振干事热情,开展“菜单式”教育引导、调学调训、实战历练,适时进行“回炉重造”“二次淬炼”,定期考察工作表现,对影响期满、工作实绩突出、经组织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干部,可以给予其“二次上位”的机会,真正让干部“下得去”,更“上得来”,推动形成“能下再上”“再上有为”的良性循环。
第四,注重撑腰鼓劲,解除“敢”担当的后顾之忧。组织对干部负责、为干部担当、为干部解难,是干部甩开膀子大胆干事的信心支撑,必须旗帜鲜明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全面关心关爱干部,以组织作为促进干部担当。一是主动容错纠错,让干部放手工作。牢牢把握“三个区分开来”,加强与上级沟通衔接,针对“哪些错该容”“哪些错不容”“怎么去容”等难点问题制定具体措施,列出容错正负面清单,细化容错纠错程序,提升容错纠错可操作性,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不让“领头羊”成为“替罪羊”,激励干部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加油干。坚持看主流、看大局、看长远,对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不轻易下结论、贴标签,对探索中出现的问题不求全责备、不简单扣帽子,对仍处于萌芽阶段、一时把不准的创新可以看一看、等一等,为改革创新留出足够空间。同时,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对违纪违法行为必须严肃查处,防止混淆问题性质、拿容错当“保护伞”,搞纪律“松绑”,坚决守住不容的“底线”。二是及时澄清正名,让干部轻装上阵。规范问责澄清机制,坚决查处诬告陷害、造谣诽谤行为,将诬告陷害他人的有关人员纳入诚信体系失信“黑名单”,依纪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对受到诬告陷害的党员干部,通过向被反映人所在单位发函反馈调查结果,或通过召开会议、发文通报、党风廉政意见回复等方式进行澄清正名、消除顾虑,明确传导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的坚决态度和鲜明信号。三是全面关心关爱,让干部安心安业。坚持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同步发力,以组织温情激发干部热情。用好谈心谈话这个传家宝,开展“向组织说说心里话”活动,倾听干部的心声诉求,经常性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帮助干部解决实际困难,打消思想顾虑,防止工作彷徨。严格落实体检、休假等规定,严格执行住房公积金、工会职工福利、公务员奖金、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等制度,根据乡镇条件实行差异化乡镇补贴发放机制,落实好村干部和社区工作者报酬待遇。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关心、格外爱护镇办基层干部特别是困难艰苦地区干部,给予更多包容和支持,主动排忧解难,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着力破解晋升“天花板”和流动不畅等问题。全面精文减会,通过“多会合一”“合并套开”等方式深挖减会潜能,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真正为基层减负、给干部赋能。
第五,褒扬约束并举,营造“勇”担当的浓厚氛围。一手抓典型引领,激励广大干部见贤思齐、实干进取,一手抓监督执纪,推动广大干部存戒惧、勇担当。一是加大表彰奖励。深化“一事一嘉奖、一事一表扬、一事一通报”制度,定期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力度大、举措实、成效好的集体和领导干部予以通报表彰;
常态选树培育立得住、过得硬的优秀干部,每年在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常态化开展优秀单位、先进集体、“担当作为好书记”“红星党员”等评选表彰活动,各部门镇办同步开展评选工作,召开表彰大会,形成联动“溢彩”效应,汇聚起干事创业磅礴力量。二是强化典型引领。深入挖掘担当作为先进典型事迹,充分发挥县广播电视台和县融媒体等主渠道作用,积极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宣传,为党员干部树立可见、可学的标杆,掀起“学先进、敢担当”的热潮,激励广大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积极营造激励担当、鼓励作为、争相干事创业的舆论氛围。三是严肃执纪问责。深入实施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不断深化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大力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优良作风,持续推进“五个到一线”,巩固提升“四治四提”作风建设成效,扎实开展“五比五赛”擂台比武活动,采用明察暗访、跟踪问效、电话查访、检举投诉等方式,对基层领导干部工作“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不落实、中梗阻”等为官不担当不作为现象开展专项治理,对不担当不作为、尸位素餐者,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敢于亮剑、果断查处,对玩忽职守、渎职失职,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形成“不担当不作为”追责问责约束机制,切实以作风大转变推动发展大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