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长效机制问题研究7篇

行动学习长效机制问题研究7篇行动学习长效机制问题研究 建立健全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机制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 程乐森 目 录 摘 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动学习长效机制问题研究7篇,供大家参考。

行动学习长效机制问题研究7篇

篇一:行动学习长效机制问题研究

立健全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 长效机制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

 程乐森

 目

 录

 摘

 要- ------------------------------------------------------------2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关于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基本理论-----------3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中的关于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论述-----4 (二)中国共产党建立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5 二、 当前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9 (一)理想信念缺失,党性观念淡薄-------------------------------------9 (二)形式主义严重,政绩思维偏颇-------------------------------------10 (三)官僚主义浓厚,宗旨意识不强-------------------------------------10 (四)学习意识不强,创新观念不足-------------------------------------11 三、 当前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1 (一)思想教育缺失可操作性的硬性措施--------------------------------11 (二)“四风”治理监督管理机制存在漏洞------------------------------12 (三)“四风”突出问题治理考核机制不够完善-------------------------12 、 四、 构 建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原则、要素和内容--------------13 (一)构建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原则----------------------13 (二)构建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要素-----------------------15 (三)构建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内容----------------------18 五、建立健全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对策建议-----------------20 (一)建立健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20 (二)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22 (三)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24 六、结语:以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推动党的作风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6 参考文献-----------------------------------------------------------28

 摘

 要

 本课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建学说视野中有关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论述,从中提炼其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作为理论基础。宏观梳理中国共产党有关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建设的历史进程,从中总结出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建设的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和中共建设史上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基本理论,观照目前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科学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针对当前党的作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探索构建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原则、要素和内容。力图探索出一套实效性强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基本模式。

 正文

 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作风问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加强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解决作风问题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建立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建立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关于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基本理论

 党的作风(党风)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上,最早使用“作风”这一概念的是恩格斯。1879年恩格斯在致德国工人阶级领导人的信中,谈到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问题开始使用“作风”一词。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在批评苏维埃国家机关中的官僚主义和拖拉作风时,也多次使用这一概念。1924 年,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一书中提出了列宁主义的工作作风。而在中共党史上,最早提出“党风”这一概念的是毛泽东。

 作风建设是一个政党的灵魂工程,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反映和体现,关系着党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并将其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党风建设又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复杂工程。当前国内国外环境复杂,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建立和完善党的作风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机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要研究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的是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关于作风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机制的基本理论。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中关于作风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机制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工人阶级革命和运动的过程中,先后撰写的《共产党宣言》、《成立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一系列重要著作中,其中就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作风建设的宝贵思想。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根据各国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实际相结合。恩格斯晚年就明确要求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他在《流亡者文献》一文中指出“党的策略不是凭空腹造的,而是根据党所处的客观环境制订的,它一定要适合自己国家的情况”。其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在《神圣家族》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的地位;马恩还主张发展群众力量,动员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进行无产阶级运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最后,马克思、恩格斯还主张发扬党内民主,严肃党的纪律。马克思、恩格斯在发扬民主的同时,更加注重党内自由,开创了无产阶级政党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的先河。在 1889 年第二国际成立之初,恩格斯强调指出:“不要再总是过分客气地对待党内的官吏——自己的仆人,不要再总是把他们当作完美无缺的官僚,百依百顺服从他们,而不进行批评”。恩格斯还主张通过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形式,以及党报、党刊的形式给予以辩论和批评领导的自由,从而对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教育和团结。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方面蕴含了大量的作风建设的思想,这些理论对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完善

 党的作风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机制的探索有着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指导意义。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马克思主义政党作风建设的宝贵思想。从多个角度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作风建设的规律,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作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列宁格外关注无产阶级政党党员的质量问题,在他主持召开的俄共(布)十大通过的《关于党的建设问题的决议》中,他强调:“党内总的任务不是在数量上扩充党的队伍,而是改善它的质量,提高全体党员的觉悟,加强他们的共产主义教育,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在这一基础上达到全党队伍的绝对的统一。”列宁在《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提纲草案》还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此外,列宁在《谈谈政治同教育的混淆》一文中强调:“自我批评对于任何一个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政党来说都是绝对必要的。”斯大林也认为:在无产阶级政党“取得了政权以后,尤其需要自我批评”。

 由此可见,列宁执政党作风建设思想,也为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思想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样对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完善党的作风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机制的探索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二)

 中国共产党建立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多年以来,由一个执掌地方政权的革命党转变为执掌全国政权的执政党,一直十分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这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并积累了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宝贵经验,也充分认识到了建立和完善党的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重要性,要对 90 多

 年来的党的作风建设有一个系统的了解,需要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经验有所了解。

 在毛泽东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比较完整的理论。毛泽东同志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的首创者,他首次提出了党风这一概念,并概括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

 1941 年 9 月,毛泽东在《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党风”这一概念。1942 年 2 月,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他又对党的“作风”的含义做了扩展。1945 年,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首次从理论高度上对党的优良作风进行了概括,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告诫全党要保持“两个务必”,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从 1941 年——1945 年,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形式。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执政党的作风建设问题,继续在全党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通过整党整风提高党员质量,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毛泽东时期的党的作风建设成就,主要集中在革命党的建设方面,关于执政党的作风建设则尚处于探索阶段,这些有益的探索为后来的党的作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最重要的是重新恢复中国共产党的优良

 作风。1977 年 7 月,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强调:“要搞好我们的党风、军风、民风,关键是要搞好党风。”1980 年 2 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1980 年 8 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此外,陈云于 1980 年 11 月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这一科学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时期党风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这一科学论断,丰富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的基本理论,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把党的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在邓小平时期也重新确立了整风运动的正确地位,从 1984 年到1986 年,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次全党范围的整党整风活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高党员的质量和整体水平。这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不仅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还重新恢复我们党的优良作风,继续采取整风的形式加强党的建设,在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基础上,又给党的作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作风建设所做的重要贡献,对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于党的作风建设也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一是把执政条件下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党的十四大把“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写进了党章。二是深入探讨了执政条件下党风建设的重大问题。1990 年 3 月,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1994 年 9 月,中

 共十四届四中全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1998 年至 2000 年,党内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2001 年 9 月,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并再次强调“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而 2002 年 11 月召开的十六大则强调: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胡锦涛同志担任总书记期间,对党的作风建设的贡献和发展也作出了巨大成就。首先,重新确定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性。2002 年12 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考察学习,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 的作风。其次,为党的作风建设的打下来坚实的制度基础。2003 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05 年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最后,特别重视党的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2009 年 1 月,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2009 年 9月,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

 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

篇二:行动学习长效机制问题研究

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加强作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作风建设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事关和谐社会目标任务的实现,事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事关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近年来,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基层作风建设,当前乡镇机关作风总体是好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庸懒散慢玩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这“四风”等问题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因此,如何加强乡镇机关作风建设,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一、建立健全乡镇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一)建立健全乡镇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乡镇机关处于党和政府机关的第一线,直接面对基层老百姓,干部作风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整体形象。干部作风实,服务意识强,工作效率高,党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就高,党的执政基础就稳固;干部作风虚,服务态度差,工作效率低,就会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动摇。只有不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才能凝聚党心民心,打牢执政基础。

 (二)建立健全乡镇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各级干部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学风,才能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定位,合理选择建设和谐社会的路径,从而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干部作风问题不解决,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很难落到实处。

 (三)建立健全乡镇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进一步落实执政为民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能否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到位,不仅取决于干部能力的高低,更取决于干部作风的优劣。广大干部的作风状况,对行

 政水平、行政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求政府担负起服务公民、服务社会的责任,使政府实现管理型向服务型,由政府本位、官本位体制向社会本位、公民本位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干部更加注重协调指导,强化公共服务意识。所以,加强乡镇机关作风建设,是落实执政为民、建设服务型政府关键所在和核心内容。

 (四)建立健全乡镇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才能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的清正廉洁。不好的作风往往是走向消极腐败的起因。只有不断健全完善乡镇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才能防微杜渐,自觉抵御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侵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有效防止干部腐败变质。

 二、建立健全乡镇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干部对建立健全乡镇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认为机关作风建设已经开展好多年了,存在的问题基本解决,产生了松懈情绪;有的认为能做的工作都做了,群众满意度已经较高了,产生了自满情绪;有的认为目前机关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都是机制、体制方面原因造成的,单靠行政机关自身的力量很难再有所作

 为,从而产生了厌倦情绪。二是对机关作风建设的内涵认识肤浅,认为机关作风建设就是服务态度好一点,完成时间快一点,停留在劳动纪律和服务态度的浅层次上。三是对机关作风建设的目的性认识不高,出发点是为了完成任务,工作主动性不高。

 (二)干部个体能力素质同落实新形势新任务发展需要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重文凭、轻业务,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虽然许多干部加强学习,但学习的目的是为晋升职务积累资本,看似学历水平逐年提高,业务能力却没有相应增强。二是重经验、轻学习。部分机关干部面对日益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没有跟上形势发展的步伐,仍习惯于凭经验工作,满足于一知半解,导致工作水平、工作效率很难提高。三是重建设、轻服务,不能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一些干部自觉服务意识不强,在工作中只重视行使行政职权,不注意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三)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监督措施不够有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形式过重。有些单位制订的制度与单位实际不符,缺乏针对性;有的为图省事,照搬照抄兄弟单位、周边地区的制度规章,与本单位实际结合不紧,缺乏创新;有的制度只有原则性规定,没有具体实施方法,可操作性不强。二是一些部门内部监督意识薄弱,存在“护短”行为,不愿意得

 罪人,不愿意“家丑”外扬,对责任追究不了了之,缺乏较真意识。三是对绩效考核不够科学,考核过程中往往定性不定量,以软指标为主,评价尺度很难把握,“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现象尚未从根本上改变,没有形成一个以效能考核与干部提升、晋级挂钩的有效机制,不利于解决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健全乡镇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措施 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情况复杂。落实长效机制,必须要有扎实的工作措施作保证。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参与力。要高度重视宣传舆论工作,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打造“人人关注机关作风建设、人人参与机关作风监督”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对机关作风建设工作的推动作用。一是积极宣传政策,营造浓厚氛围。重点围绕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加强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认识,并掌握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主动对与机关作风建设不相适应的行为实施监督。二是深化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围绕政务“六公开(即:公开办事职能、公开办事人员、公开办事流程、公开办事时限、公开办事标准、公开办事结果),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确保权力运作和决策过程公开透明。三是积极构建对话平台,保障群众的参与权。把效能监察与“民

 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发动群众对机关单位依法行政、服务态度、行政效率、勤政廉洁等方面进行民主评议。

 (二)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干部认识力。乡镇机关作风建设的关键在于“人”,拥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党政机关能不能高效运转的决定性因素。要不断加强教育,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对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参与其中并自觉地执行机关作风建设相关规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党员意识、服务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二是加强思想教育。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县级机关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投身乡镇机关作风建设。三是加强作风教育。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和纪律作风教育,使广大乡镇机关工作人员充分了解机关作风建设的相关规定,并自觉遵守规定,做严于自律的表率。四是创建学习型机关。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激励机关干部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强化素质、提高能力、干好工作。

 (三)加大机制建设力度,提高制度约束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规范是乡镇机关作风建设的基础和根本保证。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

 制有机结合起来,用好以下五项制度,努力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实效、着眼长效。一是公开承诺制。要求部门单位负责人利用公示栏就本部门单位的机关作风建设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方便群众对照承诺内容准确了解机关作风工作应该监督什么,怎样参与监督;二是首问责任制。规定最先接待服务对象的工作人员即首问责任人,要礼貌待人,态度诚恳,积极热情,即使服务对象需要办理的事项不属于本人工作岗位职责范围内的事宜,也有义务向服务对象讲清办事的具体程序、承办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或联系方式;三是一次性告知制。每个机关工作人员要一次性书面告知服务对象其申办事项所需的全部资料,一次性回答清楚服务对象的提问,一次性验清服务对象提交的材料,努力解决服务对象来回跑“冤枉路”的问题;四是限时办结制。限定各事项的办理时限,解决机关工作人员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问题;五是责任追究制。对因“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行为损害了机关形象或给服务对象造成了损失的,要严格追究责任。

 (四)加大督查考评力度,提高制度落实力。一方面,要在狠抓制度贯彻落实上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一是加强对工作完成情况的督查。二是加强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主要是日常考勤情况;“五项制度”的公开情况和落实情况。三是加强对“办事窗口”的督查。主要对“窗口”单位在工作中态度不好、推诿扯皮的现象以及对办事群众进行

 吃拿卡要等行为进行查处。另一方面,通过监督检查,强化考核评比,增强各部门单位及机关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和动力。建立完善配套的责任管理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增强评议的针对性、可比性、合理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使机关工作章法严谨,条理清楚,行为规范,让考核的人知道怎么考,被考核的人知道怎么做,并且富有鞭策落后和激励先进的作用。一是明晰岗位职责。立足部门职能和业务特点,严格界定各机关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岗位职责,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公开明示,责任到人。二是实行目标管理。对工作人员的任务目标、评价标准、完成时限等,要分清类别,并尽量量化、具体化,让每一位工作人员既有权又有责。三是坚持奖优惩劣。把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各机关部门和单位及其负责人、机关工作人员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与评先评优、提拔任用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增强长效机制的影响力。加大对影响作风建设案件的查处力度,对违反作风建设的人和事,要坚决追究责任,该曝光的曝光,该通报的通报,该处理的处理,努力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制度成为各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一是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工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情节较轻的,由直接领导先予教育诫勉,当事人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要对

 相关责任人分别予以告诫、通报批评或其他的行政、组织处理;二是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实行领导问责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本部门或单位内发生了造成重大失误或不良影响的案件,不仅要严肃查处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单位领导的领导责任,真正做到级级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总之,建立健全乡镇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是一个对机关建设工作不断总结、积累、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再由逐步完善到更加完善有效的强化过程。我们要通过建立健全乡镇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形成一个团结协调、战斗有力的统一整体,携手打造政府信任、人民满意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从而铸就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推进湾桥镇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篇三:行动学习长效机制问题研究

l.31 2015 No.5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回顾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类从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到现在的生态文明,始终与水关系密切。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资源。2013年7月发生的贺江水污染事件,警示我们必须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本文以贺江流域为实证研究对象,探索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长效机制问题,以期对江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2012年1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以及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水十条”),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水权交易试点,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为水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水资源保护是世界性难题之一。不少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保护江河流域水资源进行探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模式,如有效合作综合管理的莱茵河流域管理模式、成立流域合作倡议组织开展流域对话的尼罗河流域管理模式、建立水资源区域共管合作机制的约旦河流域管理模式,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21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对江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资源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和水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在长效管理机制方面,辛旭东、韩俊杰(2012)认为,要加强跨区域河流水污染防治的立法工作。伍虹(2012)、张婷琦(2011)等学者认为,保护流域水资源,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相关组织机制,确保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张海波(2012)认为,要重视水资源保护文化机制的建立。李常发、穆宏强(2011)认为,应探索建立流域多部门、多层次的协商机制及跨地区、跨部门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邢星亮、郑晓庆、兰振洪(2011)认为,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保护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张远、张明、流 域 水 资 源 保 护 长 效 机 制 研 究——以广西贺江流域为例□ 林秋琴,李 霞(中共贺州市委党校, 广西贺州547000)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资源。构建江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文章以广西贺江流域为实证研究对象,提出更新政府发展理念,制定流域水资源保护法规,严格控制污染源,成立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健全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等措施。关键词:江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管理;长效机制;贺江流域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15)05-0118-006收稿日期:2015-07-18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调研课题。作者简介:林秋琴,女,中共贺州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学;李霞,女,中共贺州市委党校科研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学。118

 第31卷 2015年 第5期决策咨询研究决策咨询研究王西琴(2007)认为,应从管理体制、监督管理及法律法规完善等方面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在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张梓太(2004)、潘泊(2010)、张婷琦(2011)等学者提出要建立健全流域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黄玮(2008)、闫海(2006)认为应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化解河流上下游矛盾。在流域水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方面,尹德亮、韩崧(2009)认为应加强流域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水污染的综合防治。周生贤(2011)提出要实施让河流休养生息的政策。潘泊(2010)等学者认为,要健全流域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完善水功能区水质监测体系。二、贺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现状及其面临的难题流域水资源保护是指为满足河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采用法律、经济、行政及科技等手段,合理安排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维护水资源的正常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各种活动[1]。(一)贺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现状贺江流域作为西江源头区,生态功能十分重要。近年来,贺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珠江水利委员会非常重视水资源保护工作,贺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和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规划。2014年4月,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制定了《贺江流域综合规划》,从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与保障、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规划、水力发电与航运、流域综合管理五个方面进行规划。2.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贺州市把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划定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编制贺州市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实施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和年度用水总量管理;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014年,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河流交界面水质水量达标率等指标任务均全部完成。3.水资源得以开发利用。目前贺江流域内已建有龟石水库电站、临江电厂等近100座大中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近40万千瓦。4.城区水功能状况大为改善。截至2014年底,贺州已在城区、钟山县、昭平县、旺高工业区建成使用污水处理厂共4座,设计日污水处理能力共8万吨。5.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水资源。贺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后,政府加大对非法淘金、采砂行为的打击力度,多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2014年,仅八步区就开展专项整治行动83次,取缔非法采砂窝点175个,依法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5件。(二)贺江流域水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当前贺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形势比较严峻,主要有四个难题:1.水污染日趋严重。一是工业污染。贺州矿产资源极其丰富,百年老矿平桂矿务局留下了不少含有重金属的尾矿库;目前在贺江流域内采选矿、开采加工大理石、花岗岩的大部分企业的污水和废渣基本未经过任何处理,污水直排河里,废渣露天堆放。二是农业污染。流域内养殖企业产生的污水基本上是直接排放到河里;种植业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和农药的残余物也是主要污染源。三是生活污水。目前贺州城区污水处理率不到20%,绝大部分城区的生活污水都未经处理而直排河里,处于贺江干流上游的富川县污水处理厂还没有建设好。农村不少堆放在河边的生活垃圾随着雨水流到河里。2.水资源统一管理滞后。贺江流域没有制定相应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法规,没有统一管理机构,水量与水质的管理人为分割,相关部门的水资源管理能力与开发现状不相适应。3.水资源浪费严重。社会公众节约用水意识不强,各级政府对节水问题不够重视,没有出台定额用水、阶梯水价的相关规定,流域内人均水消耗量、万元GDP水消耗量较大,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三、国内外江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一)有效合作综合管理的莱茵河流域管理模式欧洲著名国际河流莱茵河全长1232千米,流经瑞士、法国、德国等7国,担负着2000万人饮用水供给。20世纪中叶的莱茵河污染事件,使莱茵河一度成为欧洲最大的下水道,流域各国开始加强对莱茵河的管理合作。1.成立权威机构。1950年7月,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下称ICPR)在瑞士成立。ICPR通过部长会议明确委员会和成员国的任务,提出防止水污染对策,实施莱茵河行动计划、防洪行动计划等项目。2.寻求法律保障。流域国家签订了莱茵河保护协定等协议,为莱茵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提供法律依据。3.建立协作机制。流域各国之间建立良好的相互119

 Vol.31 2015 No.5信任机制,定期会晤、协调,进行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合作。4.开展综合治理。近期莱茵河流域开发的所有规划和行动计划都注重综合性,都有湿地保护和动植物保护等具体措施。5.健全监测体系。沿河进行常规水文监测,监测水质变化并实时公布。6.投资者的参与。水理事会、行业协会等投资者应邀参加重要决策讨论,在莱茵河水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7.制定共同目标。ICPR将莱茵河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共同的首要目标,并将其贯穿在流域开发治理的方方面面。共同目标使许多决策顺利通过,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如今的莱茵河又重现了清清的生命之河景象[2]。(二)成立流域合作倡议组织开展流域对话的尼罗河流域管理模式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流域涉及苏丹和埃及等10个非洲国家,用水压力很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域各国开始进行流域管理合作。1.建立流域管理合作制度。成立尼罗河流域合作倡议组织,协商签署尼罗河流域合作框架协定,建立有效的流域管理协调机制,通过对话和平等协调,联合制定和实施流域开发及管理规划、流域行动计划和水资源利用战略,减少矛盾和冲突,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和平稳定。2.增加共同利益。流域国家认识到各国在尼罗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方面具有共同利益,这为开展流域管理合作奠定了基础。3.引入第三方管理。流域管理合作需要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及西方援助国提供财政和技术等支持。援助方作为第三方通过资金、技术及政策支持,斡旋调停纠纷等方式,在流域对话与合作中发挥重要影响及促进作用[3]。(三)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横跨我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成立权威机构。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负责水资源保护有关法规的实施和监督检查,指导流域内水资源质量的监测、调查与评价,指导协调流域水源保护工作。2.重视水资源保护规划。近30年来开展了3次较大规模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1985-1987年开展长江干流水资源保护规划,1998-2000年开展长江流域(片)水资源保护规划,2013年1月国务院批复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水资源保护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3.强化水功能区管理和水生态保护管理。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考核评估制度,强化重点水域水质管理;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体制机制建设,构建水资源保护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体系。4.重视水资源保护研究。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专门从事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信息化建设工作。5.加强水质监测。合理布局监测站网,扩展和延伸监测内容,形成常规监测和动态监测相结合的国家(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三级监测网络,提升水资源保护监测监控预警能力[4]。(四)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1.成立权威机构。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2.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1995年8月发布、2011年1月修订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是指导淮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依据,标志着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开始步入法治轨道。3.控制排污总量。实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国务院有关部门与四省人民政府、流域内各行政区域分别制定全流域和本行政区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排污总量控制计划。4.健全水污染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发生水污染事故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消除危害,并及时向环保及有关部门报告,向相邻上下游的环保、水行政管理等部门通报[5]。(五)渭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主要流经今甘肃、陕西两省,在渭南市汇入黄河。1.制定地方性法规。2012年11月通过的《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条例》取代1998年8月的《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成为指导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法律依据。2.加强综合协调管理。构建流域内各行政区域协作机制和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将水资源保护、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3.加强水污染防治。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排污许可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确保污水达标排放。4.健全水污染应急管理机制。县级以上政府制定120

 第31卷 2015年 第5期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水污染事件发生时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防止危害扩大。5.加强生态保护。通过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措施,提高流域的植被覆盖率;加强河岸生态建设,加强河道防护林、堤坡植被管护;设置水生野生动物种质资源保护区[6]。(六)国内外江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启示当前国内外江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的这些做法,对构建广西贺江流域水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具有参考借鉴作用:一是成立专门机构,协调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关系,调解水污染纠纷,组织开展流域内水资源保护执法检查,综合管理水资源。二是加强立法工作,通过制定流域水资源保护法规或保护协议,明确流域内各行政区域及有关部门、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的职责。三是加强污染防治,加强江河流域特别是上游的生态保护,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水质监测,健全水污染应急管理机制。四、构建广西贺江流域水资源保护长效机制的思路借鉴当前国内外江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的成功经验,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必须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还要根据江河流域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国家对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要求,构建流域水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实现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双重目标。(一)更新政府发展理念1.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良好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经济发展是政绩、保护生态环境是长远政绩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把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健全政绩考核制度,把环境损害、生...

篇四:行动学习长效机制问题研究

乌鲁 木齐市委 党校 学报 第 2 期 20 14 年 6 月 J ourn0 1 of the party school CPC Urumqi municip committee 才经 学习 党组织遣 要工 ?jI 常态化 建 立农教机 利 问题研 究 薛金 国 ( 中共木垒县委党校 新疆 木垒 831900) 【摘 要】如何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顺利进行,确保取得明显成效,取得实实在在的新成果,其 关键 问题 就是要 看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经常化的长效机 制是否有效建立。建立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长效机制,不是一 日之功的事情,必须进一步努力,在建立和健全长效机制上下更大的功夫。要建立健全党 员长期受教 育的学习机制、健全完善领导责任机制、健全 完善议 学管学机制、健全完善考 学评学机制、健全 完善激励 竞争机制。

 【关键词】学习型党组织 常态化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08X(2014)02—0052—04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 中深入开展 创建学习 型党组织活动 ,是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党员积极 性 、创造性 ,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的要求 ,

 是党 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如何推动学习 型党组织建设活动顺利进行 ,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

 取得实实在在 的新成果 ,其关键问题就是要看推动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活动经 常化 的长效 机制是否有 效建立 。为此 ,木垒县委党校抽调骨干人员组成课 题组 ,对各乡镇 、机关事业单位“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 建设工作常态化 ,建立长效机制问题”情 况进行调 研 。通过调研 ,我们认为学 习型党组织建设关键在 学习,贵在经常 ,难在坚持 ,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合 理、管用的长效机制来持续推动,确保学习走上制 度化和经常化的轨道。

 52 一、 正确理解“建立长效机制” 的内涵 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长效机制,不是一 日之 功 的事情 。按照中央的要求 ,巩固推动学习型党组 织建设活动 的成果 ,必须进一 步努力 ,在建立 和健 全长效机制上下更大的功夫 。那么 ,长效机制到底 应该包括哪些 内容? 这是建立长效机制首先要弄清 楚的问题。毫无疑问,长效机制不是单一的某种制 度 ,也不是具体 的哪项措施 ,而是通过 一系列具体 制度、措施 而表现出来 的完整统一 的制度体 系和它 的内在机理 ,其 内涵应 为“泛指一个 复杂的工作系 统”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党政机关以制度代替 长效机制。如有的单位将“党员学习制度” 换名为 “党员学习教育长效机制” ,有的单位将上级党组织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实施细则”文件稍做文字修改就 收稿 日期:2014—05—15 作者简介:薛金国( 1965一 ) ,男,中共木垒县委党校 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

 中共 乌鲁木齐市委 党校 学报 第 2 期 20 14 年 6 月 J 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旦 Urumqi municipal committee 变为本单位“创建学 习型党组织长效机制”。这种做 法违背了“长效机制”本身的内涵,应及时加以纠正。

 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需要把握好的几个 问题 开展创建学习型活 动 ,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理 论体系武装全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 一个党建理论 问题 ,更是一个 党建工作 的实践 问 题 。要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 ,推动党组织 、党 员 的学 习工作 常态化 ,既要靠 思想教育 ,又要靠 制 度保证;既要靠集中教育,又要靠常抓不懈。通过对 木垒县参加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 100 多个单位 所建长效机制的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推进学习型党 组织建设工作常态化 ,建立长效机制应注意把握 以 下几个 问题 。

 ( 一 ) 建设 学习型党组织长效机制 ,要 着重激发 党员干部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党员干部学 习的主动性 ,是建设学习型党 组织首要 的、重要 的 目标 。要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思 想工作和舆论导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作为 生存与发展 的基本需要 ,把学习当作第一义务 ,把 学 习作为一种生 活方式 ,在学 习中生活 ,在生活 中 学习 ,实现学习的常态化 。要激发党员干部应 以学 习为荣 ,自觉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接受新 知识 和新方法 ,密切联 系本单位和个人 的实际 ,针 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新任 务 ,充分发挥积极性 、主 动性 和创造性 ,把持续增长的学 习力转化为开展工 作的创新力、创造力。当前 ,我们所建立的长效机 制 ,一定要紧 紧围绕 为 昌吉州率先实 现新 型工业 化 、农牧业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 ,率先实现农牧 民年 人均纯收入整体超万元,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 的 目标服务。同时 ,推动学 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 常态化、建立长效机制工作不能孤立地进行,而是 要通过党的思想 、组织 、作风和制度建设来推进 。因 此 ,建立 长效机制 ,又要 紧密联系党 的建设 的 日常 工作 ,真正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全面 加强党 的建设 ,促进长效机制 的正 常运行 ,永 葆党 的生机与活力 。

 (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长效机制,要着重抓好 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 建设学 习型党组织 ,必须抓好建设学习型领导 班子。只有领导班子率先垂范,把领导班子建设成 为学习型领导班子 ,才能更好地推动下属部门和下 级党组织的学 习。党员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 任感 、强烈 的求 知欲和积极 的进取精神 ,切实减少 应酬 ,把更 多的时问和精力放在学 习上 ,带头倡导 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在全面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 理论特别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走在前 面,在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上走在前面,在弘扬 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上走在前面。建设 学习型领导班子,要坚持以个人 自学、学原著为主,

 认真研读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 系基本著作 ,自 觉把学习党的理论与学习各种新知识结合起来,做 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强化表率作用,以领导 班子学习的明显成效,带动广大党员的学习。因此,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必须着 眼长远 ,从党 的建设根本 任务和长远 出发 ,务求长期坚持 ,发挥长效作用。就 木垒而言 ,建 立长效机制就必须立足木垒干部实 际,充分考虑到当前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社会特 点 ,充分考虑到 区、州 、县现阶段的 目标任务 ,充分 考虑到 目前 自治县党员 队伍的现实状况 ,充分考虑 到党政机关 、事业单位 、企业公司和“两新 ”组织等 不同行业 、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 ,在总的原则要求 下 ,制定和确立不 同的内容 、标准和要求 ,使长效机 制贴近基层 、贴近实际、贴近党员 。

 ( 三 ) 建设 学习型党组 织长效机制 ,既要全面推 进 ,又要 重点 突破 建立健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长效机制 ,必须坚 持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 ,坚持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的方针 ,紧紧围 绕 “推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长效机制工作常态化” 这一根本任务 ,着眼于“提高党员素质 、加强基层组 53

 中共 乌鲁 木齐市委 党校 学报 第 2 期 20 14 年 6 月 J ournal of the p art3~school CP C Urumqi munic al committee 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 的目标要求,建 立健全科学合理、系统规范、互相配套、衔接紧密、 运行有序 的创建学 习型党组织工作机制 和制度体 制。这种机制和制度是一个有机整体,融党员教育、 管理、监督、服务于一体,既能 自动运转,又能产生 综合效应 ;既能管住党员 ,又能激发党员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同时 ,建立长效机制又要抓住重点 ,密切 结合 当前党建工作 特别是 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活动实际,针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 的新情况 、新 问题 ,重点解决增强基层党组织 战斗 力和提高党员素质这两大问题,力求在党员教育、 管理工作机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长效机制,要着重在学 习中创新与在创新中学习相结合 创新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包括在学 习中创新和在创新 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 ,主要是 指不局限于已有的理论和经验,而是在把握其精神 实质 中寻找 出规律性的东西 。在创新 中学习 ,是要 求我们在继续深化改革过程中,不能停留在已有的 成绩上,而是要从实际出发,敢于打破陈规,采用新 的方式方法解决前进中的新问题。

 ( 五 )既要继承优 良传统 ,又要坚持改革创新 在继承 中创新 ,在创新中继承 ,这是新 时期加 强和改进党 的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 ,

 也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必须遵循 的一个基本原则 。

 建设学 习型党组织 ,要着重把学习理论应用到实践 中。建设学 习型党组织重在学习,贵在实践 。要坚持 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学习是为了指导 工作、推动实践,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在长 期革命和建设 中 ,我们党 已经形成和发展 了一系列 加强党建工作的规章制度 ,这是我们的传家宝,也 是我们的政治优势,要认真学习和继承。另一方面, 我们又要认真总结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在 自身建设 方 面积累的丰富经验 和近年来开展 的先进性教 育 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积 累的新鲜经验,坚持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创新 ,努力 54 做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 , 在已有的基础上完善,使长效机制富有时代特色, 体现时代要求。具体到木垒县,就是要结合 自治县 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 “ 山川秀美 、生态发展 、人 文和谐 、生 活美满 ” 的战略 目标 和实现 自治县跨越 式发展的重大决 策、部署 ,在原来 建立长效机制 的 基础上 ,要完善创新有关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具体 内容和奋斗 目标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是一个不断 实践 ,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建 立健全长效机制过程 中,一定要深入基层调查研 究 ,认真听取广大党员 的意见 ,尊重基层 和党员 的 首创精神,集中大家的智慧,使建立的长效机制,体 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为落实科学发 展 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和构建 和谐社会 ,全力推 动自治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 制度保证 。

 三、建立健全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常态 化 ,建立长效机制应 采取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 一) 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 江泽 民同志多次强调 :“作为共产党人 ,放松 了 学习,思想落后于形势,就会丧失先进性” 。学习是 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常态化 的基础和前提。一方 面要创新学习方式 ,加强理论学习 。理论是实践和 行动的指南 ,只有做到理论上 的清醒和坚定才能保 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新的形势要求党员必须用 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头脑 ,必须时时学习、处处学 习, 不学则退 。要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 ,坚持集 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制度,在坚持中心组学 习、“三会一课” 、党员轮训等学习制度 的同时 ,进一 步建立适合不同知识结构、调动党员积极性、激发 党员学 习内动力 的制度 ,如 年终述职述学 、学习考 核和督学等制度及一些党员喜闻乐见的演讲 比赛、 读书笔记展评等学习形式,以形成党员人人 自觉学 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深 人社会实践 ,努力 向实践学习。

 ( 二 )健全完善领导责任机制 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因事制宜 、因人 制宜

 中共 乌鲁 木齐 市委 党校 学报 第 2 期 20 14 年 6 月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一 Urumqi municipal committee 的原则 ,周密安排 ,精心部署 ,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 抓好落实。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党委书记亲 自审定 年度和阶段学习方案 ,明确指导思想 、专题 内容 、学 习方式 、解决问题和实现 目标 ,尽好筹 划把关之责 ; 合理安排工作学习时间,正确处理工学矛盾 ,抓好 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落实,尽好组织协调之责;经 常检查各级党委机关的学习情况 ,及 时发现和解决 问题 ,尽好督导落实之责;严密组织集体学习,带头 参加讨论交流,认真搞好总结讲评 ,尽好示范带动 之责 。

 ( 三)健全完善议 学管学机制 坚持党委议学制度 ,规范党委中心组和机关的 学 习。注重把握议学重点 ,围绕 中心议学 ,及时发现 问题 ,研究改进措施。明确管学责任 ,强化“抓学习 是本职 、不抓学习是失 职、抓不好学 习是不称职” 的 观念 。严格落实集体学习 、个人 自学 、课题攻关 、成 果转化等制度 ,确保学习效果。增强学习针对性,坚 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围绕提高能力学、 紧贴岗位职责学 、盯着薄弱环节学 。充分运用经常 教育 引导 、经常检查督导等有效 载体 ,形成规范管 理和严格约束的机制 ;把学 习作为民主生活会 、民 主评议党员 、述职述廉 的重要 内容 ,增强党组织学 习功能。

 ( 四 )健全 完善考学评学机制 探索建立学习考核体系,采取个人述学 、群众 评学 、组织考学等形式 ,促进学习深入 开展 。结合理 论集训 、专题学 习 、主题教 育活动 ,组织理论测试 ; 结合平时学 习工作 ,组织班子成员汇报个人学习 、 课题研究 、实践运用等情况 ;结合半年和年终总结 , 对班子成员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讲评;结合民主生活 会 、述职述廉 、党风党纪教育 ,组织党员干部对班子 成员学习情况进行测评 。特别是结合多样化任务 , 跟踪考核班子成员学习成果转化运用情 况 ,重点看 思维理念是否科学、思想境界是否提升 、学到知识 是否转化 、能力素质是否增强 、工作实绩 是否公认 , 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干部年度考核体系,作为提拔任 用依据,促使党员干部学习之弦不松、动力不减、效 果明显 。

 (五 )健全完善激励竞争机制 按照鼓励学习 、鼓励创新 、鼓励实干...

篇五:行动学习长效机制问题研究

2卷第5期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9月V01.12 No.5J OURNAL 0F WUXI I NSTI TUTE OF TECHNOLOGY Sep.2013工科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李洪昌, 马建金(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依据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通过调研分析,概述了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度育学风、校企合作反哺学风,榜样树学风、技能大赛促学风等措施,激发学生热爱专业,有效提高学习兴趣,使工科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保持长效机制。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科;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中图分类号:G 71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880(2013)05—0018—03The Research on theLong- l asti ngMechani sms of the Constructi on oftheStyl eofStudyi n Vocati onalEngi neeri ngColl eges:ToTakeNanj i ng Col l egeof Informati onTechnol ogyas anExampl eLIHongchang,MA J i anj i n( Nanj i ng Col l egeof Informati on Technol ogy,Nanj i ng210023,Chi na)Abstract:The paper i nvesti gated i nto the st at us quo,summari zed the probl ems wi th the constructi on ofthestyl e of study,and proposed such stepsas bui l di ng i nsti tuti on,enhanci ng school —enterpri secoopera—ti on,setti ng up exampl es,runni ng vocati onal —ski l l competi ti on.We thi nkthat students wi l l l ove thei rspe—ci al ti es,thei r i nterest i n study wi l l i mprove,and the constructi on of the styl e of study can thus be mai n—tai ned.Key words:hi ghervocati onalcol l eges;engi neeri ng;theconstructi on of thestyl eofstudy;l ong—l asti ngmechani sms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一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生源质量的下滑,学风状况不良的问题日益突出,给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已成为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瓶颈。学风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塑造优良学风,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我院作为工科高职院校,近年发现作弊现象低年级化趋势明显,厌学情绪严重、求知欲低,学生学习毫无目标等“ 怪异” 现象。为了树立良好学风,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的思想,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职培养目标。通过自行设置问卷,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学习状况进行随机调查,正确认识和获知影响我院学风建设的各种因素,剖析我院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难题,探索工科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收稿日期:2013-06—17项目来源: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2010SJ D880097)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与思政研究会重点课题( SZ201101)作者简介:李洪昌( 1977一 ) 男,江苏沭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马建金( 1980一) ,男,江苏邳州人,助教( 辅导员) ,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5期 李洪昌,等:工科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1当前工科高职院校学风现状1.1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调查法:查询有关近期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研究的各种文献资料,查阅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到网上数据库查询;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此次问卷调查对象分别为我院在校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 含专接本和顶岗实习的学生) 学生,共计1600个样本,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涵盖学院6个分院,32个专业,收回有效样本为1 470份,有效收回率为91.8%,调查对象基本符合我院的学生整体构成。1.2调查结果分析在所研究的学生中,从年级上分析,大一学生遇到学习问题的比例为57.32%,大二遇到的学习问题的比例为32.48%,大三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相对较少,主要是对职业和就业的困惑;从学生在学习方面起点不同的差异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高职院校学生中,通过普通高考录取的遇到学习问题的比例为32%,低于通过其他方式( 包括自主招生、对口招生等) 录取( 45%) 13个百分点。可见,通过其他方式录取的学生由于生源类型不同( 例如来自于中职等) 、没有接受过普通高考的“ 洗礼” 等原因,遇到学习问题的比例较高;从聚焦在学生遇到的主要学习问题上分析,遇到的首要学习问题为“ 缺乏自学方法” ,数据显示:58.37%的学生停留在高中或中职学习时代,21.78%的学生对高职上课方式不适应;其次是对“ 所学内容缺乏学习动力” ,48.71的学生觉得专业课枯燥无味,18%的学生觉得专业课太深奥,听不懂,10.24%的学生觉得对所学内容很茫然。通过对问卷进行了科学客观的统计分析,当前我院学生主要存在缺乏明确学业规划和大学发展目标,对工科专业缺乏兴趣,就业岗位认识出现偏颇和误区,学习动力不足等内因;同时学院整体学风建设评价机制缺乏,规范学生学习制度和条例有待完善,配套的学生管理应适度从严等外部因素有待进一步加强。2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与建议2.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教风带动学风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在校学期期间,对其影响最大的是教师。而学风建设与师德教风密切相关,一个业务精湛的优秀老师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师德与教风并重的原则,对促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使教师成为引导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骨干力量。我院是从原来的中专校升格建院,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引进了大批量青年教师,由于从普通高校到高职院校,缺乏工程背景,实践和动手能力不强,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很难结合项目、结合实际来进行教学。为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打造符合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根据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 教职成[ 2011316) ,学院相继出台了青年教师进企业锻炼实施办法、开展青年教师职业规划工作的意见、“ 双师” 素质教师管理办法、学院“ 青蓝工程” 培养计划等制度,开展“ 如何把学生的心留在课堂” ,“ 首期青年教师培训班暨师德师风建设研讨会” ,定期开展教师座谈会等活动,通过制度约束,活动培育,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树立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2.2加强制度建设。通过管理培育学风根据我院目前的生源结构和当前学风的现状,学生管理工作应适度从严,进一步建立、健全和调整各项管理制度,应做到规范管理、严格管理和强化管理,“ 合理约束好学生度过每一天” ,从学生的早锻炼、早自习、督查学生早出勤,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约束课堂行为,严格课堂纪律和考勤,加强考风考纪建设。建立了教师网络考勤制度、晚自习检查通报制度、学业导师、辅导员听课制度、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暂行办法、学生留级暂行管理规定、早出勤督查制度、学风建设先进系部、学风建设先进班级等制度,通过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育学院良好学风。2.3通过合理学业规划,明确学生学习目标学院要重视大学生学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依托专业教研室,聘请教研室的专任教师担任班级的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大学三年期间的“ 业” 。大一指导学生学业,在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就应纳入该体系,各专业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学业规划大赛等活动,促进学生了解专业,合理规划三年的学业;大二导学生专业,大二学生重在专业培养,帮助学生了解专业、行业和产业,找准个人定位,明确个人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结合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研究性平台学习和各专业大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热爱专业;大三指导学生就业,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整个周期,学院在大二就分别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与创业指导两门必修课,同时还通过讲座、报告、学业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实践等形式加强学生就业观的教育,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以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增强职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明确就业岗位,

 20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http://wxzj .cbpt.cnki .net 第12卷纠正学生的就业误区,合理引导学生就业。聘任专业教师担任学业导师,依托专业教研室开展专业拓展活动,凸显学业导师对学生学业的引导,专业学习的指导,就业创业反馈对学生学习动力的促进,构建学业、专业和就业为一体的学风建设互动机制。2.4通过校企合作。反哺学风建设高职教育归属于职业教育的整体,培养的是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然而高职教育又有自身的教育特色和专业要求。我院发挥行业办学优势,通过校企合作,集中体现在“ 合作办学求发展、合作育人促成长” 的工学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涉及专业群建设的职业解析、教学实施的行动学习以及学生实习实训的职业情境创建、学习评价机制的需求等微观层面。高职师生从课堂走向生产,从学校走向工场,专业的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得到提升。实施校企深度融合,努力实现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融合、教学标准与生产标准的融合、教室环境与工作环境的融合、实习学生与准员工的融合,企业文化与高职文化的融合等方面,教师与工程师的合作是校企融合的中级阶段,实习学生与准员工的合作是校企融合的高级阶段。通过校企深度融合,不但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使用紧密结合的问题,同时专业教师和学生通过企业的实践促进了教师更好的引导学生在“ 做中学” ,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反辅校园学风建设。2.5通过成功校友引导学生学习。以榜样树学风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曾说过“ 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 。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典型和榜样来激励和引导。当前工科高职院校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误解,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从事服务类的岗位,而工科制造类的专业学生越来越不愿意从事制造业的岗位,从而影响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学习;通过邀请与本专业相关的往届成功校友与学生共享自身的成长成才的经历,特别是自己在校专业学习的经历,毕业后依靠专业为平台,学以致用的奋斗历程,以及现在在业界和行业取得的成绩来打动和感染学生,鼓励和示范在校的同学来模仿和认同,从而扩大转化工科专业对学生影响,激发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的思想,让学生更加明确本专业的学科内容和将来从事的岗位,激发学生树立专业思想,以此来推动学风建设。以专业为单位的面对面的交流,小班化的访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专业上指导;在校报上开没校友专刊专访,报道成功优秀校友的光辉业绩;通过校园网站以及微博等网络媒体构筑与同学们的交流平台;让本专业的学生通过校友的言传身教,进一步发挥成功优秀校友典型的示范作用,充分认到本专业的发展潜力,使广大同学受到激励,促进学风建设。2.6拓宽学生学习载体。以专业技能大赛促学风“ 职教有大赛” 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活动载体,也是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践证明,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对深化我院职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选拔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学院各专业依托专业拓展活动,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开展了“ 电子电路设计大赛” 、“ 通信行业职业技能大赛” 、“ 电子商务三创大赛” 、“ 数模竞赛” 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技能竞赛活动,有效地调动我院学生学习各类职业技能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竞赛氛围,全面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局面,突出了专业技能在职业教育中的位置,也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更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推动专业内部不断深入研究课程,有力地推动了我院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努力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好坏和培养的人才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建立良好的学风势在必行,学风建设必须把以生为本落到实处。进一步探索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实效性的对策和措施,建立有利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参考文献:[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 S] .教职成( 2011] 16.[ 2] 王晓华.基于“ 校企共同体” 的高职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探析[ J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 3) :16—21.[ 3] 廖克银.关于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 J ] .职教论坛,2012(23):84—85.[ 4] 丁金昌,高职院校“ 三能” 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2012(7):90—92.[ 5] 杨江水.当前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的新困境与新出路[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6):95一100.[ 6] 葛道凯.“ 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 EEB/OL] .ht—tp://www.tech.net.cn/web/i ndex.aspx.1-73麦可思.2012级新生学习问题分析J R] .麦可思研究院,2012:87—92.

篇六:行动学习长效机制问题研究

建设长效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关键是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制度,实现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一、当前在推进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作风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机关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变,但是依然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力、监督不严等情况,具体表现是:

 (一)思想认识不够。一些机关干部认为作风建设已开展多年,存在的问题也基本解决了,难免会产生松懈情绪;有的认为该做的工作已经做了,群众应该满意了;有的认为单位内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由于体制的原因,单靠部门自身的力量很再有所作为,从而产生厌卷情绪。

 (二)制度刚性不足。法规制度不系统、不配套、执行力不强,管权管事管人的制度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有的制度只有原则性规定,没有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可操作性不强;有的重制度制定、轻制度执行。

 (三)执行不敢碰硬。大多数单位和部门都制定了一些工作制度和措施,但在实际的执行和操作过程中,存在“护短”行为,不愿意得罪人,更不愿意“家丑”外扬,对责任的追究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机关干部的不良作风。

 (四)监督机制缺乏常态。各级党委政府通过明察暗访、曝光通报等形式加大了对部门作风的督查力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作风督查还存在紧一阵、松一阵的情况。

 (五)考核评价不够科学。作风考核评价指标以部门(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为主,对涉及干部个人的思想和工作作风考评比重偏少;作风考评结果没有起到应有的警示和约束干部的作用,对发现的问题,以当面口头诫勉谈话为主,没有达到考评的目的。

 (六)干部激励 机制不够科学。一些长期在基层、在同一岗位上工作年限比较长的干部,受年年龄、学历等因素的影响,待遇迟迟未得到解决,工作积极性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二、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

 机关作风建设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要从源头上进行预防,把制度建设作为治本之策。

 (一)加强学习教育是基础。采取集中学习、外出参观等多种灵活的教育形式,针对机关干部的岗位特点和需求,紧密结合干部队伍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开展好机关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典型事迹报告等形式,在机关干部中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信服务、甘于奉献的道德素质教育;通过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带动,切实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党纪国法教育。

 (二)完善制度建设是前提。实践表明,党风建设的基础是建章立制,必须把作风建设纳入制度化轨道。一要着力提高制度的实用性。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抓好制度的废改立,通过制度实施的效果,科学总结经验教训,深入研究特点规律,完善制度体系,让制度能切实发挥作用。二要着力提高制度建设的操作性。按照简便实用的原则,规定尽量明确化,表述尽量具体化,对需要制定实施细则的予以配套完善。既有实体性制度,又有程序性制度;既明确怎么办,又明确违反规定怎么处理,坚决杜绝制度执行中的变通现象。三要着力提高制度建设的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

 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对影响制度执行的行为及当事人坚决追究。

 (三)强化常态监督是关键。常态监督是推进机关作风的有效抓手。一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通过自我评估、定期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督查机关干部服务意识是否增强、服务态度是否改进、服务质量是否提高,并建立通报机制。二要加大社会监督力度。以基层和群众的评判作为改进机关作风的重要导向和动力,利用社会各界力量加强监督。三要发挥舆论媒体的监督作用。

 (四)完善科学考评机制是保障。要把建立科学规范的考评体系作为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的重要举措。一要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指标。进一步加强部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优化服务、依法办事、民主决策等方面指标的综合考核评价,同时把作风考核评价对象明确到人,把德能勤绩廉、服务质量、联系群众、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保证干部考核评价的全面性。二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加强干部日常考核,建立干部日常表现登记册,将其纳入到年终考核指标中,让考核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三要加强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将干部考核结果在领导班子内部和单位内部进行公开,便于班子成员之间相互比较、相互监督、整改不足。同时,把作风考核

 评价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绩效考核、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和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篇七:行动学习长效机制问题研究

之窗河南省教育援疆长效机制问题研究X□ 王红霞王庆丰教 教 育 援 疆的重要意 意 义教育援疆是在国家统一组织领导下,

 由

 教育水平较为先进的中东部省市集中人力 、

 物力资源 , 对口帮助新疆偏远地区 、 民族地区

 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提升教育水平的一种支

 援方式,

 是国家帮助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民族教育的重要政策 。当前,新疆面临着维稳和发展两个 “ 三期

 叠加 ” 的特殊复杂形势,教育领域存在着诸多

 压力与挑战 , 如教育领域反分裂 、 反渗透和维

 稳的任务依然严峻 ; 新疆教育基础薄弱 , 发展

 不平衡 , 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的任

 务十分艰巨 ; 教师队伍构成存在结构性问题 ,

 “ 双师型 ” 教师 、 双语教师短缺矛盾较为突出 ;

 学校管理体制 、 办学体制 、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有待进一步深入等 。

 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需

 要援疆省市和受援地区紧密合作,

 共同努力

 把新疆教育工作搞上去 , 为实现新疆社会稳

 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夯实人才基础 。河南 南 省 教 育 援 疆工 工 作 成效根据国家统一部署 , 河南省负责对口支

 援新疆哈密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

 师 。

 河南教育援疆工作紧紧聚焦新疆工作总

 目标,

 着力推进哈密市各项教育事业不断向

 前发展 , 教育援疆成为河南援疆的亮点 。在 2017-2019 年河南省第九批对口援疆

 工作开展期间 , 河南省累计投入教育援疆资

 金 4.32 亿元 , 约占援疆资金总额的 1/4 , 帮助

 哈密市新建校舍 15.47 万平方米 , 哈密市教育

 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 ; 先后选派 1187 名援

 疆教师和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到哈密市开展支

 教活动 ,

 帮助哈密市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中

 二年级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 ; 遴

 选 224 名河南各类教育专家开展 “ 送培进疆 ”

 活动 , 成立中原名师哈密工作站 , 累计培训当

 地教师 13204 人次 ; 以哈密一中 、 哈密职业技

 术学院为试点 , 积极探索 “ 三位一体组团式 ”

 教育援疆新模式 , 在 2019 年国家对口支援考

 核中河南文化教育支援领域的专项绩效先进

 典型被通报表彰 ; 积极做好河南高校 “ 校包

 系 ” 对口帮扶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工作 , 提升哈

 密职业教育办学层次 ,

 壮大哈密市高等职业

 教育规模 , 实现了哈密市职业教育的跨越式

 发展 。在河南教育援疆的有力支持下,

 哈密市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 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升,

 成为全疆第 4 个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评估认定全覆盖的市 , 为哈密市 “ 十四五 ” 时

 期在新起点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打下坚实

 的基础 。

 河南教育援疆工作赢得了哈密市各

 族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 , 为哈密

 市民生保障 、 民族融合 、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奠定了重要基础 , “ 上学找河南老师 ” 已成为 哈密市各族群众心中的一个美好情结 。38 丨就戍蛊去教师教育

 2021.11。

 。. .。

 。

 管理之窗建 建 立河 河 南教 教 育 援 疆长 效机 制政 政 策 建 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 , 对口援疆是国

 家战略 , 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 改变新疆教育落

 后的面貌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实现的 , 需要

 长期不懈的努力 “ 河南省必须在教育援疆工

 作深度 、 广度 、 力度上狠下功夫 , 以教育人才

 组团式援疆为契机 , 积极探索教育援疆长效

 机制 “围绕哈密市发展定位 , 加强教育援疆顶

 层设计 “ 河南省教育援疆应按照党中央对口

 援疆工作的决策部署,

 加强教育援疆顶层设

 计 , 以改善民生为根本 , 以人才建设为抓手 ,

 以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为重点,

 坚持五

 育并举 , 德育为先 , 不断加强 “ 豫哈 ” 合作交

 流 , 全面提升哈密市教育发展总体水平 “ 同

 时,

 河南省针对哈密市少数民族教师国语水

 平较弱的现状 , 采用选派哈密市教师赴内地

 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当地少数民族教师国语

 水平 , 积极帮助哈密市推进国家通用语言

 教学 , 切实提高当地少数民族学生的科学文

 化素质 “协同各级管理层面 , 共同完善教育人才

 组团式援疆模式 “ 河南省需要在不同层面协

 同发力,

 进一步完善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模

 式 “

 一方面 , 河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应会同哈

 密市政府,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 、 目标任务 ,

 落实组团式援疆保障措施 , 明确协调机构和

 部门责任 , 加强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 , 为组团

 式教育援疆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 另一方面 , 要

 择优确定组团式援疆试点学校 , 在 “ 柔性 ” 教

 育援疆人才安排上向试点学校倾斜 , 逐步健

 全沟通协调 、 服务保障 、 考核管理等方面的制

 度机制 “ 同时 , 试点学校要努力为援疆教师搭

 建施展才能的平台 , 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

 条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聚焦工作重点和难点 , 提升教育人才组

 团式援疆质量效能 “ 首先 , 聚焦管理水平提

 升 “ 在组建受援学校教育援疆团队时,应选拔

 一名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干部担任团队负责

 人 , 负责援疆教师团队的管理工作 “ 其次 , 聚

 焦重点任务落地 “ 援疆团队应把工作重点放

 在提高受援学校管理水平 、 教师队伍建设 、 提

 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推动信息化建设上,

 帮助

 受援学校学习内地先进办学理念 、 教育管理

 经验 、 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 最

 后,聚焦人才培养实效 “ 援疆团队应积极协调

 受援地管理骨干赴河南派出学校担任

 “ 影子

 校长 ” “ 影子教务主任 ” ,组织开展 “ 师徒结对 ”

 活动 , 邀请河南教育名师采用 “ 送培进疆 ” 等

 方式,

 帮助受援学校培养管理人才和骨干教

 师队伍 , 打造一支 “ 永久牌 ” 教师团队 “

 建立健全教育援疆管理机制,

 增强河南

 教育援疆发展后劲 “ 一是建立多方会商机制 “

 精准对接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 、

 各级教育管

 理部门和哈密市当地教育部门及受援学校 ,

 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 确保工

 作顺利实施 “ 二是建立平台增效机制 “ 通过建

 立援疆名师工作室等平台,

 发挥名师名家的

 头雁引领作用 , 帮助受援学校教师提升教学

 业务水平 “ 三是建立科研帮带机制 “ 援疆教师

 团队应结合自己的专长组建教学和科研团

 队,

 带领受援学校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科研活

 动 , 提升受援学校教科研整体能力 “ 四是健全

 关怀奖励机制 “ 充分了解援疆教师的后顾之

 忧 , 从职称评审 、 子女入学 、 休假探亲等方面

 加大对援疆教师的倾斜照顾力度 , 合理运用

 多种激励手段 , 充分调动援疆教师的工作积

 极性 、 主动性和创造性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高等职

 业教育组团式援疆模式构建及运行机制研

 究 ” 的成果 。

 项目编号 :

 20BMZ070 )( 王红霞系河南铁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经济师 , 主要研究方向 :

 人力资源 ; 王庆丰系

 中原工学院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 :

 教育管理 ,

 产业经济 )( 本栏 责编 桑涛 )2021.11

 Y 丐甬蛊贯教师教育丨 39。

 。. .。

 。

推荐访问:行动学习长效机制问题研究 长效机制 研究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