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全年工作要点4篇

气象局全年工作要点4篇气象局全年工作要点 房山区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草案) 为推进我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我区防灾减灾提供高效、优质的气象保障服务,根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气象局全年工作要点4篇,供大家参考。

气象局全年工作要点4篇

篇一:气象局全年工作要点

区加快推进 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草案)

 为推进我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我区防灾减灾提供高效、优质的气象保障服务,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京政发〔2022〕24 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和房山区“三区一节点”的功能定位,以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气象事业深度融入我区“一区一城”的建设目标,立足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牵引发展、多方协同发展,以建设更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为目标,着力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气象事业在全区夯实生态基底、文旅融合发展、提升综合承载能力、防风险惠民生等方面的支撑保障作用,为我区提供优质气象保障服务。

 (二)总体目标。到 2025 年,着力建成以智慧气象为引领,“国内一流、全市领先、预警及时、服务精细”的气象防灾减灾业务体系;基本建成支撑房山“三区一节点”功能定位的智慧气象服务体系;初步建成结构合理、支撑有力、稳定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

 到 2035 年,建成北京气象高质量发展和区域性气象灾害防御示范区,智慧气象服务能力、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城市安全气象保障能力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二、重点工作 对标“首都西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以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为引领的转型发展示范区”、“历史文化和地质遗迹相融合的国际旅游休闲区”、“京津冀区域京保石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功能定位,针对复杂地形防灾减灾压力大、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高,生态建设气候支撑需求旺盛、气候资源发掘利用紧迫等特点,以切实工作举措推动房山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

 坚持底线思维,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1. 健全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全面落实《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实施“网格+气象”行动,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安全社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和网格化管理体系,提升突发极端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健全部门间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共建、数据信息共享、自然灾害联合会商、预警信息联合发布机制。统筹推进信息员、网格员、群测群防员等基层防灾减灾队伍建设。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内容,增强社会公众应急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素养。(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区应急局、区气象局、区水务局、规自委房山分局、区城指中心)

 2. 提高分区预警能力。(1)拓宽预警信息推送面和覆盖面。强化与区应急、融媒体中心等部门联防联动机制,推

 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靶向发布工作,实现预警信息面向指定区域、指定人群和全媒体精准靶向快速推送。(2)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水平。加强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业务技术应用,提高预报准确率;强化人工智能在灾害性、极端性、高影响天气预警业务中的应用,提高气象预报预警智能化水平,实现落区精准到乡镇、街道和村、社区。(3)加强极端天气精准预报和提前预警,对局地强降水、短时大风、雷电、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龙卷风除外)力争提前 1 至 3 小时预报预警;对其它极端天气提前 6 至 12 小时预报预警,并力争提前 24 小时预报预警。(4)开展重点行业气象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服务。推进“预警+重点行业”专项服务,与规自、农业、文旅等部门联合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产品、旅游气象风险预警产品开发使用。(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区融媒体中心、区城指中心、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旅游局、各乡镇街道)

 3. 强化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加强极端天气精准预报和提前预警,构建适应局地气象特点的应急处置模式,健全强对流和极端天气联合会商和复盘总结机制。加强对道路结冰、暴雨、雷电、冰雹、大雾、大风、降雪、高温等城市高影响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加强大石河、拒马河流域精细化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开展城市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强化气象灾害敏感单位、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

 任,强化乡镇街道气象灾害防御属地责任,强化部门气象灾害防御监管责任。(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各乡镇街道)

 4. 履行社会管理职责。认真落实防雷与升放气球安全监管职责,规范、严格开展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行政许可与升放气球活动审批,加强各项执法检查。推荐我区优秀气象执法专家进入市级行政执法专家库,积极开展相关部门间联合执法。积极落实防雷安全监管、升放气球监管和气象信息服务单位管理等三项工作清单指南。(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区文化旅游局、各乡镇街道)

 (二)

 强化协同联动,服务国际旅游休闲区建设

 5.

 促进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发展。开展气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多源协同观测,实现规划衔接、标准统一、资源共享。为推动我区立体气候资源向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绿色产业转化,积极开展“旅游避暑目的地”、“中国天然氧吧” 创建工作。深入挖掘利用生态气候资源,以“十渡风景区”等为试点示范,打造首都气候康养、避暑胜地、气候好产品等特色气象优质资源品牌,助力发展全域旅游、拉动康养产业和推进乡村振兴。在西部山区重点区域提前开展负氧离子监测,建设负氧离子站网,拓宽本区气候资源的经济价值,将生态气候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文化旅游局、区生态环境局、规自委房山分局、有关乡镇街道)

 6. 挖掘特色气象景观。联合文旅、融媒体等部门,围绕房山两山四水等自然景观,依托气象景观评选、区内摄影活动,深入挖掘云海、日出、晚霞、雾凇等特色气象景观。根据高海拔山区的气象要素变化,开展云海、日出等气象景观预报技术研究,形成预报指标,开展预报服务,打造气象景观网红打卡新地标,推动我区“气象+”赋能文旅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局、区气象局、区融媒体中心、有关乡镇街道)

 7. 附加气象资源价值。围绕酿酒葡萄等房山区特色农产品,开展气候品质评价,提升品牌知名度。(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园林绿化局、区红酒中心、有关乡镇街道)

 8. 拓展地区气象指数。关注休闲生活、户外旅游等领域,研发基于精品旅游场景、基于风险影响的气象服务技术,开发健康出行指数等服务产品,提供更直观、更精细化、更有温度的高质量公众气象服务产品。(责任单位:区气象局)

 (三)

 坚持绿色发展,服务生态宜居示范区建设

 9. 增强人影保障能力。支撑生态文明建设,配合落实市级人影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西部山区人影地面作业阵地建设和现有作业点标准化升级改造,积极协调站点的建设用地事宜。形成组织完善、职责清晰、服务精细、保障有力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将安全生产纳入目标考核管理。推动人影地面作业人员纳入区级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

 保障合理待遇,稳定作业人员队伍。(责任单位:区气象局、规自委房山分局、有关乡镇街道)

 10.

 助力大气污染治理。深化气象与生态环境部门联动机制,加强数据共享,合力做好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测预报,强化突发大气污染扩散应急气象保障,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气象服务能力,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局、区气象局)

 (四)

 提高核心业务能力,保障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

 11.

 提高精细化监测预警能力。(1)优化自动气象站网布局,实现平均站间距约 6.5 公里,其中六要素站平均站间距 8 公里,在市气象局新建自动气象站网的基础上,根据我区实际,进一步完善监测站网,弥补监测盲区,实现从有到优、由弱到强的跨越式进步。(2)加强精细化监测预警。重点在河流沟道、地灾隐患、道路交通、文旅休闲、生态涵养、工农业园区、科技产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加密建设多功能自动气象站、实景观测等设备,为城市运行、文旅融合、乡村振兴、道路交通安全精细化气象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有关乡镇街道)

 12. 建立数智气象中心。强化气象大数据应用,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建设以数字气象应用、智能气象服务为特色的房山区数智气象中心。为满足防汛气象应急联动实时会商的需求,保证气象会商系统稳定运行,开展气象应急视频会商阵地升级改造,实现气象系统、地方调度等多路会议同步进

 行。增加防汛、文旅、生态、城市运行等功能服务区建设,提升机房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提高极端天气决策服务应急联动能力。加强智能网格预报服务产品和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在农业生产、文旅休闲、交通安全、防汛应急、城市运行等领域服务应用,建立气象灾害风险电子地图。(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经信局)

 (五)

 深化气象科研合作,打造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

 13. 推动本地气象 科研水平不断进步。鼓励气象部门与市级气象科研单位及区属部门围绕生态、旅游、农业、交通等方面开展跨专业、跨领域科研合作,支持气象部门重点围绕我区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建立本地历史气象数据、强对流天气个例、气象服务产品等信息动态管理、搜索统计、可视化为一体的气象数据库服务。(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科委)

 1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气象人才纳入市属各类人才工程和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气象部门高层次领军人才和气象科技战略人才的培养力度。开展气象干部人才挂职、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干部人才队伍结构。在科研立项、教育培训、评选表彰中,对气象专业技术人才给予支持,为符合条件的气象人才提供保障性措施。(责任单位:区气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政府加强对本地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督促重点工作落实。统筹推进新发展阶段气象现代化建设。

 (二)

 加大政策支持

 进一步落实气象双重计划财务保障体制,健全稳定的气象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机制,按照政策规定落实地方事权范围内各项财政投入保障,统筹安排气象高质量发展建设项目,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确保重点项目落实落地。

 (三)完善联动机制

 区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责任,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沟通合作,着力解决影响制约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篇二:气象局全年工作要点

局 气象局 2022 年度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 年度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结 6 篇 【篇 【篇 1 】气象局 2022 年度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2018 年上半年,宝星里社区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区委宣传部的帮助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金川区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加强和改进社区意识形态工作,全面提升为民服务质量,切实有效的抓好了社区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思想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召开会议,传达学习《金川区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党工委领导班子对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工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坚持做到“三个带头”“三个亲自”,即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分管领导承担直接责任。明确了党工委的责任内容、工作的相关制度、追责的相关情形,使党工委和领导干部个人明确了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遵循,也增强了抓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达到统一思想,齐抓共管

 的目的。目前,社区没有发现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明显问题的人和事。

 (二)定期进行研判,及时开展工作。社区党工委定期对社区意识形态工作进行研判。每季度开展一次意识形态专题研判,重点分析意识形态领域基本形式、动向和风险点,并提出应对措施,目前为止已开展 2 次专题研判。

 (三)党建工作为龙头,抓好思想意识形态工作。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抓好党建是关键。从建立党建工作协调制度、完善党建工作例会、开展“三会一课”和党员活动日等方面入手,制定了党建、宣传、纪检等工作计划,致力于促进社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社区党工委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要问题,从而形成了党工委统一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四)加强思想引领,深化理想信念教育。以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辅导、讲党课等方式扎实开展理论学习,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习内容,反复学、扎实学,切实抓好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工作,确保将精神深刻领会,并学以致用贯彻到学习和工作中,教育广大党员做到“四讲四有”即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制定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做到理论学习有制度、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按

 计划每周五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职工讲堂”,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政策法规,学习党章党规,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意识形态工作列入政治理论学习的工作重点,通过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深化干部职工理想信念教育。

 (五)深化道德建设,筑牢精神家园。精选载体,丰富内涵,不断提升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一是组织参加“道德模范”、“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楷模的风向标引领作用。二是充分利用微信、板报、宣传栏、宣传单等方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居民思想道德水平。三是定期开展道德讲堂活动,邀请辖区道德模范做宣讲员,进一步传播社会正能量,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四是大力传播“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规范志愿队伍和志愿服务活动,在指导“宝星快乐义工联”每月 25 日开展“固定活动日”的基础上,参与社区公共服务。五是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按照文明言行、优良秩序、优美环境的要求,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较好地提升了社区文明形象。

 (六)强化正面引导,加强思想舆论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引导传播主流文化,重点做好“宝星里社区”微信公众号信息推送及维护工作,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做到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动权。建立健

 全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讨论网络热点和舆论风向,及时做好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的舆论监管。平时注重掌握了解各级新闻媒体的舆情动态,健全重大决策及项目的舆情风险评估制度、政务舆情回应制度、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制度等工作机制,及时搜集、研判、处置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社会动荡的言论,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并通过辖区黑板报、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进行市民公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等知识内容的宣传,将意识形态教育实践活动落实落细。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我社区意识形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思想掌控不够全面深入,对本社区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动向和问题把握不够及时、准确,对干部职工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思想倾向把握不够深入,缺乏深度掌控。二是意识形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大,在信息化时代受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的影响尤其巨大,如何把意识形态工作抓在手上、抓出成效,需要不断创新思路举措。

 (二)下一步打算。今后,我社区将进一步加强学习,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对研判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一是抓责任“坐实”。通过有效措施,

 把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分管领导直接责任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形成党委统管、书记主抓、分管领导共管的局面。二是抓工作“落地”。通过落实已经建立起来的制度机制,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积极开展各项意识形态工作,准确及时把握思想意识领域的动向和问题,并及时提出应对举措,保证意识形态各项工作更加扎实到位。三是抓成效“结果”。通过落实领导责任和工作制度,保证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意识形态更加坚强坚定,确保不发生任何意识形态问题。四是抓宣传“到位”。通过改进和提高网络新媒体的运用,增强创新意识,使意识形态宣传更加全面、更加新颖、信息发布更加及时,引导积极向上的舆论方向。

 【篇 【篇 2 】气象局 2022 年度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的政治安全,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做好新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一、各级党组织对意识形态工作负有主体职责,必须做到守土 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国家主席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各级党委(党组)书记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职责人,必须充分认识抓

 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职责制,守好阵地,管好队伍。宣传部门作为各级党委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履行好指导、组织、协调、督查和抓好落实的职责。

 一要把坚守阵地作为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政治职责来抓。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宣传部门的干部,必须树立抓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的理念,坚守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职责人,必须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掌控本领域的舆论导向,真正把职责扛在肩上;各级党委(党组)分管领导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直接职责人,必须协助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各级党委(党组)其他班子成员必须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切实对分管部门、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负起领导职责;宣传部门全体干部,必须主动靠前,进取参与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去;各级党组织必须思想统一,上下一致,进取稳妥防范和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构成强大工作合力。

 二要把队伍建设作为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意识形态工作政治性、政策性、理论性强,各级党组织要牢固占领和守住意识形态这一重要阵地,必须首先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富有战斗力和奉献精神的宣传干部队伍。经过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家主席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路线、方

 针、政策教育,进取组织分层次、多形式、不定期的专业培训,切实增强宣传队伍成员们的敏锐洞察力和操作功底,着力提高新形势下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本事和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坚定信仰,思想敏锐、知识渊博、年富力强的宣传思想工作干部,充实宣传队伍。同时,赋予宣传思想工作部门相应的职权,提升宣传地位,真正使宣传工作成为各级党组织首要支持的前置工作。

 三要把制度建设作为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关键措施来抓。宣传思想工作常抓常新,绝非一时之功,必须着眼长远,不断健全长效机制,使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经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职责制,落实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主体职责;经过建立健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党委班子成员拧成一股绳,协同作战,全力协助主要负责同志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经过建立社会群体连通机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主观能动性,使民间组织进取参与到宣传思想工作中来。各级党委(党组)要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职责制检查考核制度,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明确检查考核的资料、方法、程序,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抓在手中、抓的更细、落的更实。

 二、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树立和落实大宣传理念,着力构建多形式、齐动手、全覆盖的 力构建多形式、齐动手、全覆盖的“ 大宣传”格局 格局

 意识形态工作具有群体性、系统性和历史性,涉及每一个人,必须树立“大宣传”理念,找准中央决策与各地实际的切入点,不断推动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动员社会方方面面、各个阶层参与进来,把意识形态工作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

 一要在主导思想上坚决纠正“宣传思想工作只归宣传部门管”这一潜意识,树立大宣传理念。宣传思想工作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需要统筹谋划、强化协作,需要多方联动、全员参与。一个地区的宣传思想工作如果只是由宣传部长抓,让宣传部门“单打独斗”,必然会制约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满意度。所以,必须树立“大宣传”理念,坚持“一盘棋”、构成“大合唱”,党政主要负责人重视、主管领导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各部门共识共动,把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更多地同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结合在一齐,更多地同部门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结合在一齐,有力推进各项工作。

 二要在具体操作时真正实现“宣传思想工作与每个岗位息息相关”这一局面,把宣传触角延伸到工作一线。最优秀、最杰出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是那些跟老百姓天天打照面、为老百姓提升服务的信访部门、社保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等一线工作人员,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党的形象和人民的评判,他们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先锋。宣传工作绝不是只在办公室、

 活动场所、大广场、会议室里做的,也不仅仅是新闻记者的一线采访,必须延伸到各类新闻和网络媒体、各类出版物和文艺作品、社团、协会、演艺场所以及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领域,延伸到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使具体工作人员由单位严格要求变为个人自觉主动,正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潜移默化感染老百姓。

 三要在实际工作中着力构建“党委发一声、上下齐动手”的大宣传格局,构成共识共动。主导思想问题解决了,人人又都是宣传员,科学合理组织起来,就体现出党委的号召作用。实际工作中,必须经过思想教育来逐步调整行政命令与自觉行动的比例,到达“党委打响发令枪,大家都是运动员”的效果。用一个个成功宣传的具体工作实例,让各级各个层面充分认识到进取行动加强宣传的巨大效果,充分认识到仅有宣传思想工作抓好了,才能事半功倍,从而把相当的精力用在“磨刀”上。有了共识共动,各级各方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履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全覆盖“大宣传”格局必然构成。

 三、树立标杆引领干群思想,凝聚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正能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声的、无穷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经过树立榜样的传递效应,来实现公民文化素质、城市礼貌程度的大提升。

 一要选好、选准标杆,不断聚集和释放社会正能量。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不断加强精神礼貌建设异常是公民道德建设。实践证明,选好、选准标杆至关重要,这对于弘扬正气,凝聚力量,构建和谐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必须要避免刻意塑造高大上、一味强调经济贡献、只从领导干部研究的思想,真正选出在大众中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鲜活例子,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各行各业模范,大力开展评优树模活动,弘扬和表彰先进事迹和精神,浓厚礼敬模范、崇尚先进的社会氛围,不断聚集和释放社会正能量。

 二要持之以恒丰富形式抓好“看得见”的宣传。客观来说,搞活动、做表彰、抓典型,这些看得见的宣传工作,各地区都有自我一套先进的经验,抓好宣传思想工作,这些形式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更必须不断丰富宣传方式,改善宣传效果。举办大型活动,不能走流程、完任务、求规模,而要注重内涵、追求实效;做表彰,不能只发证牌不发声,必须配套开展巡回宣讲活动,在重点领域、行业、群体和基层下工夫,使先进事迹的影响最大化;抓典型,不能今朝立、明日忘,必须挖掘更

 深层次,寻找典型团队,使单兵示范真正变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整体作战本事的提升。

 三要进取做好容易忽视的“看不见”的宣传。...

篇三:气象局全年工作要点

县气象工作“十四五”规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十四五”重大战略实施和地方发展布局,继续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在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上下功夫,在强化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保障上做实举措,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聚焦临武社会经济发展谋篇布局、统筹协调、主动融入、主动作为,积极组织凝练具有地方特色、满足地方需求的规划思路,为保护生命安全、服务生产发展、促进生活富裕、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支撑,在气象重点工程五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气象防灾减灾监测预警、风险化解工程。

 完善气象灾害风险隐患数据库,完成全县主要气象灾害风险精细化区划,建立气象灾害防御工程标准体系,建设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服务系统和灾害风险管理业务系统,升级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指挥和突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气象灾害防御指挥平台和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政府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纳入乡镇基本公共服务职能。修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与责任人动态名录库,强化应急管理、水利、农业、环保、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整合灾害信息员、群测群防员、网格员和气象信息员,形成“多

 员合一”的基层防灾减灾队伍,明确气象灾害防御职责,并落实保障经费。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开展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全覆盖及农村防雷安全示范创建工作。围绕全面有效监测、核心技术突破、气象现代化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需求继续开展山洪地质灾害气象保障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暴雨诱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报预警及信息发布能力,全面升级全县区域自动气象站,以乡镇为单位至少升级建成一个无人值守四要素以上中心区域自动气象站。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以县气象局为基础平台,推动临武县科普基地纳入社会科普场馆建设,力争建成省级气象科普中心。

 (二)现代气象为农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工程。

 强化粮食和农业生产气象保障服务,建设现代农业气象精准服务示范基地,完善、水稻、烟叶、等作物农业生产气象指标库,开展全生育期气象服务。发展智慧烟叶(农业)气象服务技术,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气象服务覆盖面,直通式气象服务覆盖面达 90%。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一县一品”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创建临武柚、临武香芋、临武鸭、临武肉牛等本地特色智慧农业气象示范基地,建设烟叶水稻综合实景观测站,开展气候适宜性等级、作物品质提升、病虫害防御等为农气象服务。对特色农产品进行气象条件大

 数据分析,认证一批“气候好产品”,授予气候品质认证标志,推进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 )生态气象保障工程 加强生态文明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气象保障能力。深化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应用,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置及有害生物防治等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气候资源“趋利”作用,充分挖掘利用气候资源,深化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评估,加强新能源建设气象服务支撑。气象与生态环境部门加强数据信息的共享应用,建立会商研判与应急联动机制,提高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四)人工影响天气提升工程 重点加强我县烟叶主产区、农经作物集中种植乡镇、中型以上水库人工影响天气保障能力。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标准化、作业装备自动化建设,增配 1 个火箭发射装置及牵引车辆,扩充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机动能力和覆盖率。升级改造大塘标准化炮点。升级我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系统,建设智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平台。建立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综合效益评估系统。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安全能力建设,建设高安全性能作业装备和综合防控设施。将人影经费列入常规年度预算,增加 1-2 名“临武县人影工作事业编制”,常态化

 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防雹增雨、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水库蓄水、生态修复与涵养中的作用。

 (五)公共气象服务工程 开展城市小气候监测评估业务,围绕 “特色小镇”、海绵城市、低碳城市建设等发展需要,加强城市空间布局、热岛缓解、通风廊道设计、防涝工程设计等城市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和影响评估。推进城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开展社区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推进气象信息接入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系统,提高渍涝等城市气象灾害智能化、精细化服务水平。开展面向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交通和智能管理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气象保障服务。

篇四:气象局全年工作要点

气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郴州市气象局 1 2021 年 年 3 3 月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党和政府重大决策。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根据《全省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郴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本地实际,特制定郴州气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十三五”现状 “十三五”期间,郴州市气象部门在湖南省气象局和郴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遵循《郴州市气象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 年)》所确定的事业发展基本思路和原则,全面实施科技兴气象、拓展领域、人才强业和依法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事关提升“四个能力”的气象监测预警工程等项目建设,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性、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防范应对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成就:

 1.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以郴州市人民政府与湖南省气象局签署共同推进我市的气象现代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全面

 完成郴州气象预警中心、郴州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完成了新一代天气雷达、L 波段探空雷达、398 个区域气象观测站升级改造,新建了气象影视播音室。稳步推进了“道安监管云”交通气象站建设、农田小气候站建设,完成了全市 10 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称重降水仪、降水天气现象仪、自动能见度仪、自动日照计、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等现代气象观测设备建设,实现地面气象观测全自动化无人值守。国家级自动气象站、新一代天气雷达、区域自动气象站、探空系统等基本实现了现代化,有力提升了郴州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2.气象预报预警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建立了研究型业务体系。加快了各类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技术的研究步伐。建立了集资料查询、综合监测、短时临近、数值预报、指导预报、智能交互、专项服务、灾害天气预警等于一体的郴州现代天气综合业务平台。智能网格气象预报开始试运行,气象预报实现了由县级城镇“点”上到乡镇和村社区“面”上的延伸。预报准确率由 2015 年的 80.42%提升为 2020 年的 84.51%。

 3.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更加显著。“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不断完善。郴州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纵向完成“国-省-市-县”四级连通,横向完成与应急、水利、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对接,实现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快速发布。预警信息可直达各级党政决策者、各行业灾害隐患点的手机预警短信责任人,在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中为各级党委

 和政府防灾减灾决策起到关键性作用。与生态环境部门合作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与自然资源部门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报,与水利部门开展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等级预报。农业、电力、烟草、交通、旅游等气象服务进一步改进完善,为农气象服务产品不断丰富,气象服务烟叶生产、杂交稻制种和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气象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4.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取得进展。积极推进人影作业能力建设,全市共有人影作业站点 76 个(其中标准化作业点 15 个),安全等级Ⅲ级炮点 23 个,完成 17 门高炮、11 门火箭的自动化改造。五年间在烟叶主产区扎实开展人工防雹工作,共作业 618 次,减少灾害损失 0.8 亿,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烟农的好评。积极做好了增雨抗旱、森林灭火、城市降温除尘、水库蓄水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5.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全市各级气象部门大学本科以上人员 133 人,占总人数比例 85.1%;具有高级职称 17 人,占比 11.2%;中级职称人数 93 人,占比 61.6%。组建了郴州市气象科技创新团队,近 5 年来全市气象部门共承担科研项目 25 个,其中省气象局重点课题 1 个、预报员专项 4 个,短平快课题 18个,市局自主下达科研课题 2 个。

 6.党的建设和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全国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单位、省级园林单位和全市文明行业等荣誉称号继续保留,连续

 5 年获得郴州市委、市政府综合绩效考核优秀,2019 年获全省气象部门综合考评优秀单位。双重计划财务体制不断完善,有力推动了“十三五”重点任务的落实。气象部门体制机制全面深化,党支部“五化”建设全部达标,部门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市气象事业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包括: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以及气象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气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压力加大;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尤其缺乏复合型领军人才;为农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缺乏专业的农业气象人员,为农服务产品还不够丰富;专业专项气象服务还需进一步挖潜增效。这些矛盾和问题需继续在“十四五”期间予以高度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面临的新形势 1.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防灾减灾救灾要实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气象工作是灾害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是综合防灾减灾的前哨站,是防灾减灾救灾信息共

 享的枢纽。新时代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对我市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对气象服务工作提出了新任务。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三大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和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进郴州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气象工作必须服务于围绕市委和市政府新的战略部署,气象科技应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更大作为,发挥更大效益,作出更大贡献。

 3.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向好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需求。在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人民群众对涉及生产生活的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气象服务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的时代特征,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提出的新需求,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4.科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气象事业创造了新机遇。随着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兴起,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气象应用、气象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不断创新,智能观测、智能预报、智慧服务和智能运控等成为时代气象发展主题。推进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慧选择、精准判断、情景互动

 的智能监测预报预警和智慧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发展的时代趋势。

 二、“十四五”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发展要求。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生产生活,面向核心业务技术突破,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能力和水平,为加快建设“五个郴州”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气象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 2025 年,基本建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趋利避害并举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立体化、广覆盖、智能化的气象综合观测体系,无缝隙、全覆盖、精准化的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开放协同的科技创新与人才体系,规范有序的现代气象治理体系。具体目标包括:

 一是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日益彰显。所有县级行政区域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气象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5%,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保障率达到 85%,公共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 90%。

 二是综合气象观测精密化和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自动气象站乡级行政区域、气象灾害雷达站网市级行政区域全覆盖,垂直探测能力显著增强,气象观测实现全面自动化,装备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交通、农业、生态等专业气象观测站网基本满足服务需求。

 三是气象预报精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达到 88%,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 90%。

 四是气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重大自然灾害风险防范、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气象服务能力,以及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装备和人才队伍水平显著提高。

 三、“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以“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为中心,深入推进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智能预报预测系统和现代气象服务系统建设,强化气象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保障作用,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能力和水平。

 (一)完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 加强地面气象观测能力建设,实现国家级气象观测站自动天气现象、灾害性天气和云的智能识别,加强凝冻自动观测、雷电监测站网等建设;提档升级全市区域自动气象站。完善天气雷达观测网,减少雷达观测盲区,完成相控阵雷达天气雷达升级改造。推进低对流层风廓线雷达、X 波段雷达以及高空自动放球系统和

 北斗探空系统建设,加强灾害性天气系统探测能力,形成多系统融合的高空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交通、旅游、电力等专业专项气象监测网建设。

 (二)发展精准气象预报预测体系 发展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加强数值预报模式释用方法研究,实现多源预报融合的客观网格预报,提升网格预报质量,构建0-12 小时逐分钟-小时灾害性天气网格预报业务,及 10 天内逐小时-天的气象要素和灾害性天气网格确定性预报和概率预报业务,实现不同时空分辨率预报预警业务产品的智能无缝融合。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加强数值预报模式和集合预报系统以及图像识别、雷达外推等方法对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智能判识和客观预警业务中的应用研究,实现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智能精准监测预警。加强与应急管理、水利、自然资源、农业、林业等部门大数据综合分析及应用技术研究,深入发展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加强气候监测与风险评估,加强区域气象站观测数据、气象再分析数据、高分卫星遥测数据在气候监测中的应用,完善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开展气候灾害风险预警业务。

 (三)构建现代气象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组织体系,健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叫应”机制,构建以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应急行动责任体系;推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开展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风险普查和隐患

 排查;实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标准化行动,推进社区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加强气象灾害科普宣传。大力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用户需求动态感知技术,发展基于需求气象服务信息精准智能推送技术,建设基于影响的决策气象服务支持系统,建立健全多灾种和灾害链预报预警业务体系;发展交通、能源、生态、旅游、金融、健康、物流等领域专业气象服务,建立智慧气象服务系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细化、按需定制行业气象服务。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实现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精准直达政府决策者和相关应急责任人,推动预警信息发布融入政府公共信息发布体系,无缝对接应急广播体系,开展面向全社会的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服务,强化新闻媒体和移动运营商的传播责任,实现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加强乡村振兴气象基础支撑作用,构建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旅游资源富集区的气象服务和重要农事季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四)加快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气象科技创新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健全气象科技管理制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健全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管理制度。加强气象关键技术研究,特别是短时强天气预报预警、智能网格预报、气候趋势预测、气象灾害监测及影响评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对郴州烤烟、雪茄烟叶生产的影响;烤烟、雪茄烟及农产品气候品质论证;气象灾害普查及灾害防治气

 象保障、人工影响天气、装备自动化和运行保障等重点领域和重点技术的研究。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用好现有人才,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完善创新高层次人才评聘机制。尊重人才、关心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不断优化科技人才创新发展环境,培养有影响力的气象科技创新与管理人才。

 (五)构建规范有序的现代气象治理体系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准确把握和积极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推进党的建设和气象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强化政治监督,做好政治巡察及巡视巡察整改工作,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气象服务;深化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以大数据运用为中心重构集约贯通的业务流程;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双重领导管理体制;深化气象“放管服”改革,推进气象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强气象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学习型部门,推进气象科普和廉政文化...

推荐访问:气象局全年工作要点 气象局 工作要点